第1286章 元老(第2/2页)

魏征听了,良久沉默。

“我老了。”

“魏公,其实不用灰心,陛下带着大家在康庄大道上走了很远,现在走了一段岔路。但我们现在有了新的领路人,跟着太子,我们会回到大路上,继续前行。以后,大唐会更加辉煌!”

“真的吗?”魏征问。“以后真的还能更加强盛,而不是内斗不休,战乱不止?”

“当然不会,我张超身为大唐的封王领主,誓言守卫大唐。谁若是敢犯唐,我将以手中剑捍卫。”

魏征望着张超,“是吗,既然如此,请文远为大局考虑,不要带这么多兵马入京。二十余万大军,文远你这是想做什么呢?入京杀光汉京的人吗?”

“你要带兵入京,制造混乱还是恐慌?”

张超没有料到,魏征绕了一圈,居然在这里等他。

“魏公,眼下的局势很微妙。我很感激也很钦佩汉京诸位为了大唐长治久安,而做出的努力与贡献。但我不想大唐继续混乱下去,太子殿下也不想。我们必须拔乱反正,必须迅速恢复秩序。”

“这没错,可有必要带那么多军队吗?”

“为了殿下安全,也为了局势需要。如果我们不带大军入京,说句直白点的,只怕很长时间也都难以恢复秩序。”

魏征不提,张超心里也清楚现在的局势是什么。

承乾马上要继位为天子,但承乾还年轻。

说白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真正掌握朝政的不会是承乾,而是元老们。

谁是元老?

当然是张超,是马周,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这些元老。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是元老政治,或者说是寡头政治。

这种政治,历史上常有。一般就是新君继位年幼,这个时候由元老大臣辅政。

多数情况下,辅政的元老大臣,都不会是铁板一块,他们会内斗,甚至很激烈。

比如汉武帝临终选了霍光等做辅政大臣,比如历史上李世民选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做辅政大臣,还有比如康熙他爹给他选的鳌拜等人,再比如咸丰给儿子选的八辅政。

这几朝的辅政大臣们,最后都爆发激烈的内斗,甚至还有新君后来跟元老们斗的。

历史上的李治,继位之后前期都是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主政,元老们内斗。再后来,李治与武氏跟长孙等元老斗,最终是李治得到李绩等的支持,把亲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元老干死了。

元老政治是很危险的,因为各自威望很高,上面又没有足够威望的皇帝压制。

张超是打定主意,这次入京要当首相的。

不是他多恋栈权力,而是大唐的分封制度、科举制度甚至是税赋律法等诸项基本制度,那都是由朝廷中枢掌握的。若没有人在中枢主政,这些制度也可能会被废被改。

甚至张超想要推行的更多新政,也必须得有人在中枢说话主政。

也许等局势稳定,新的平衡建立后,张超会离开中枢,但这个时候,他绝对不会离开的。

要想跟长孙无忌等元老争夺掌控权,他必须带兵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