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4章 保守(第2/2页)

反倒是在大华的南面,这才应当是大华全力经营的方向。

黔中、剑南、云南、青海、广西、安南这些地方,还有待加强开发,特别是许多蛮夷部族还不服王化,大华要加强推进改土归流,把这些地方纳入真正的统治,不能再让那些土著逍遥自在了。

而更南边的中南半岛,什么水陆真腊什么骠国等等,不推平他们还留着给儿孙们来做吗?

趁着现在半岛没什么真正强大的势力时,正好把中南半岛踏平,让这片土地彻底成为中原帝国的一部份,从此北及冻土,南至大海,都是帝国本土。

这样一来,朝廷对信度那片沃土的控制力,也能大大加强。

马周的这种想法,其实还是中原本位制度,是中央集权的体现。朝廷可以分封诸侯,但这并不能影响中央集权,并不能让朝廷更强大。

把中南半岛纳入大华朝廷直辖之地,这正是中央集权的体现。

房玄龄对此则是持有些保留态度的。

在他看来,中南半岛其实没有什么可稀罕的。

那里除了高山峻岭,到处丛林,还有什么?蚂蝗和疟疾吗?

水陆真腊和骠国、狼牙修什么的,远不如百济新罗和倭国有价值,要是按他的想法,那些地方其实直接分封掉好了。让诸侯们去征服开拓,朝廷还能省心省力。

朝廷管辖能力也是有限度的,把云贵川这些地方改土归流,真正纳入统治就已经足够了。

当然,皇帝要坚持把中南半岛列入征服计划,将来征服之后还要由朝廷直辖,房玄龄也并不反对。

谈到后面,御史台的郑元璹提出一个问题。

“如今倭国已经平定,东征行营也可以罢撤。现在扶桑拥有三个民兵师和一个朝廷正规军,兵力超限,请问是否削减撤除一些?”

倭国平灭,如今改名扶桑道,为朝廷直辖领地,但又划为太子采邑。朝廷派出宣抚使等官吏,但又受太子的节制。太子亲自坐镇扶桑,管理这片地区。

太子的采邑私兵额为一万五,而他的民兵上限为两万,这些都是写入宪法的。而如今,扶桑却有正规军两万,民兵三师六万,这还没算上朝廷的朝鲜舰队。

“陆军的那个军暂时先留在扶桑,等那边局势更稳一些再调回。至于扶桑的三个民兵师,第一零三师,再过两月也要调回辽东辽北等地。剩下两个扶桑民兵师,一万五改编为太子的采邑警卫队,两万则保留为太子采邑民兵。”

“还剩下五千,则改编为税警部队。”

张超思考了一下后说道。

御史大夫郑元璹有些疑惑的问,“五千税警部队?专用于征税的?”他还是头一次听到税警部队。

“关于税警,这是朕的一个新打算,今天正好跟大家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