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敌性列岛(第2/4页)

这个时期,日本的排外思想增强,以朝廷为中心并以信奉神灵保佑的神国思想为基础的国家观念也增强了。忽必烈的国书否定了日本的神性,夺走了历史上的朝贡国,并要求日本臣服,日本不可能答应这样的要求。

当时刚满十八岁、血气方刚的时宗怒道:“北方的蛮夷竟称我万乘之君为小国之君,欺人太甚。说什么受天明命,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立即斩掉来使,以宣我国威。”

时宗虽然已经怒不可遏,似是此时的他其实也已经听说蒙古帝国的广袤版图和强大的军事实力。

执政北条政村已经六十三岁,虽然权势日衰,值是作为支撑着镰仓幕府的老臣,一向行事谨慎。

“国书以大蒙古国皇帝奉书日本国王开始,以不宣结束,就说明在今后的交涉中并不要求日本臣服。还有,所谓不好用兵这句话,虽然是恫吓,但是与之前蒙古的强硬姿态不同,这是承认日本可以以一个不臣服的朝贡国与其通好。这是建国以来的大事,不能只由幕府决定,应该奏明朝廷。”政村制止了冲动的时宗。

幕府中的人大都赞成政村的建议,对蒙古国书的回复一事则交给了朝廷。

掌握着武家政权的幕府选择了逃避,而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朝廷。朝廷接到国书之后,上上下下陷入了混乱,当时在位的天皇是龟山天皇,后嵯峨天皇作为太上皇,实施院政。

这一年,后嵯哦天皇正准备庆祝五十岁的寿辰,接到幕府的奏请之后,立即中止了寿辰的准备活动,在太上皇的住所召集重臣,连日举行会议。

左大臣近卫基平与镰仓的时宗一样,态度强硬,坚持主张立即拒绝蒙古的要求。但是由于意见不一,会议并未作出决定。

这是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蒙古使者到达日本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近卫基平在他的日记《深心院关白记》中写道:“国家珍事,大事也,万人惊叹而无他。”

结果直到二月,京都朝廷才做出不予回答的决定。

三月,镰仓的时宗继任执政,政村改任联署。

在当时的日本,京都的朝廷、幕府的将军和执政共同治天下,但是实际权力(兵权)却掌握在幕府的执政手中。一二六六年七月四日,第六代将军宗尊亲王(后嗟峨天皇之子)因被疑谋反而被剥夺将军职,送还京都。那之后,幕府的权力完全掌握在执政手中。

日本对蒙古采取了强硬的姿态。

蒙古的使者虽然在日本受到了郑重的接待,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就这样回国了。

其后,蒙古又曾经两次派出使者。在日本,时宗加强练兵,为抵御蒙古做好了准备。

一二七〇年高丽发生内乱,忽必烈派兵镇压。一二七四年,由于日本一再无视忽必烈发出的国书,他最终决定出兵。

忽必烈下令在高丽征工匠和役夫三万五百名,造大小军船九百艘。在一万五千船员中,有六千七百高丽人。

远征日本的总兵力三万三千,由蒙、汉军两万五千、高丽兵八千编制而成。

主帅为忻都,刘复亨和洪茶丘分别任左右副元帅,金方庆为高丽军团都督使。

高丽作为远征日本的旗手,在五月末,将大小战舰九百艘建造完毕。建成的船只从边山和天冠山的造船所回送到金州(庆尚南道金海)。

在造船的同时,将从蒙古、中原各地、高丽全国召集的士兵、艄公、兵器和军需集结到远征基地合浦。动员的人员和物资规模之大,绝非忽必烈所说的攻打南宋的时候顺道把日本攻下那样简单。

在出征日本之前,举行了高丽皇子和蒙古公主(忽必烈的女儿)的结婚仪式。由于这次联姻,高丽不单单是元的附属国,而且跟元皇室沾亲带故了。

婚后不久,高丽国王元宗去世,世子忠烈王继位。九月十二日,也就是向日本发起远征前,高丽举行了元宗的大丧。

一二七四年十月三日,远征日本的舰队从合浦出航了。

五日到达对马,十四日侵入一岐,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该岛,然后逼近博多湾,二十日开始从北九州沿岸着陆。

与此同时,伯颜和阿术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对南宋发起了进攻。

忽必烈这次往日本派兵,真正的目的并不是征服日本,而是为了阻止南宋与日本联手。不过这正是忽必烈在攻打南宋时顺便征服日本的宏伟战略中的一环。

忽必烈知道日本不可小觑,但是依靠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战无不克的大蒙古帝国,还是过于小看日本了。

忽必烈原本以为,以九百艘大军舰进攻,日本会很快降服,但是没想到他们遭到了日本人的顽强抵抗。在战术和兵器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蒙古军,习惯的是大平原作战,这次是在海上。日本人声东击西,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另外,此时的日本人为了保卫祖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而蒙古军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被蒙古军俘虏的高丽、金和宋的士兵,他们的积极性并不高。

对马和一岐的守将宗助国和平景高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终因寡不敌众,牺牲了。

日本人面向已经失陷的对马和一岐的方向,留着屈辱的泪水,发誓要报仇。

以九州的御家人为主力的日本军,看到海面上浩浩荡荡的大军团,大惊失色。他们此前从未见过规模如此庞大的军团。无数的大船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海平线上。

在三千石和四千石的大船的包围之中,还有一些快船自由穿梭。另外,还有三百艘负责汲水以及装载燃料和粮食。

在日本武士眼中,这些大船袭来的情形就像发生了大海啸一般。

乘坐着快船的蒙古士兵开始陆续登岸,与日本武士展开了激战。

两军对于战争的认识是不同的。

对镰仓的武士来说,战场是他们流芳百世之地,胜败都不是问题。日日修炼武艺,习马术,锻炼身心,就是为了有一天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因此,战争必须是公平的,在战场上,不能杀伤对方的战马、非战斗人员、妇孺,不能杀俘虏,在开战之际,还要互相通报姓名。

战场对于日本的武士,是一个武艺的竞技场,他们更看重名誉,而不是胜败。这种认识使得日本的战争很多时候都更注重个人战斗,而非集团作战。

镰仓武士一开始时,忠实地采取了这种传统的作战方法,让蒙古军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站在语言不通的蒙古军面前,踩着马镫,手持长矛,大声自报家门。

“我乃清河天皇的后裔某某是也。”

然后自夸战功:“今日遇见爷爷,就让你瞧瞧你爷爷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