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纵横四海(第2/9页)

按照行政院命令,二十九军在撤出华北之后,必须参加南下“剿匪”,并且很有可能会在“剿”的过程中拼得一干二净,一想到这里,萧振瀛就感到不寒而栗。

此时有客来访。

这也是个到处混事的主,他问萧振瀛:你们二十九军想不想在华北继续待下去?

当然想啊,傻瓜才会不想。

那么附耳过来。

听罢,萧振瀛的脸色变了。

来人说:为今之计,只有搭上日本人这条线,二十九军才能留在华北,并把位子坐稳当。

眼前可能是杯藏了毒的酒,但为了让二十九军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不喝看来也是不行了。

萧振瀛一咬牙,一跺脚:那我就去见他一见。

见到的人是土肥原,作为“土匪的源头”,他一直在华北播撒祸患的种子。

起先气氛尴尬,因为大家都知道,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砍过日军的脑袋。

萧振瀛在国人之间纵横惯了,但纵横日本人还是头一回。

他侃侃而谈:二十九军虽然跟你们打过仗,但是各为其国,我们之间并无私仇。现在签了停战协定,就应该化敌为友。

你们先前找黄郛谈判,那是找错对象了。黄郛,一光杆政客耳,他能做什么主呢,就是他答应了,我们军人不答应,原来答应的还是无效。

 

作为“土匪的源头”,土肥原是“华北自治运动”的幕后策划者

土肥原承认萧振瀛说得没错。

虽然赶走黄郛,但“失意的军阀政客”里面又挑不出中用的,好不容易搞次叛乱,还被一下摆平了,所以他也很是着急。

萧振瀛说:你们要谈判,找我们啊!

我们手上有枪,我们答应了,就能算数。

土肥原眼前一亮,那行,只要你们不反对日本,就可长驻华北,而且我们日本会支持宋哲元。

土肥原代表的是日本军部,有了这条线,宋哲元变得有恃无恐,蒋介石毫无办法,只得解除了调二十九军南下的命令。

1935年8月28日,宋哲元被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接替张学良成为华北第一诸侯。

蒋介石在看到第二十九军欲挟日以自重后,迅速指示外交部与日本驻华大使接触,想夺回华北问题的对日谈判权。

第二十九军所恃者,就是能够与日本人谈判。土肥原们都是很现实的,他们能逐黄郛而交二十九军,难道就不会在获利之后,再次抛弃二十九军?

纵横大师萧振瀛再施纵横术,他跑去当着面问土肥原:你们日本是军人做主,还是外交做主?

土肥原听说外务省横插一杠子,果然大为气恼。华北是我们军人流血流汗打下的,玩嘴皮子的却想来抢功,做梦!

立即报告军部,后者也马上向外务省施加压力,军部发了火,外务省连个屁都不敢放,结果日本驻华大使被召回国,南京外交部连谈判的人都找不到了。

事已至此,蒋介石只得派特使去北平和宋哲元摊牌。

宋哲元托病不出,萧振瀛出面谈判。

特使问:华北处境很是困难,今后对日外交由谁负责?

萧振瀛回答:只要二十九军在华北一天,我敢负责!

 

北平一二·九运动

黄郛有一个已经撤销的政整会,宋哲元要做华北的No.1,就必须成立新的机构,这就是政委会。

政委会实际上是个半独立政权。风声一经传出,遭到了华北各界舆论的强烈反对,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一个星期之后,北平又经历了同样规模的示威游行,使得政委会的“开张之喜”不得不一再延期。

1935年12月18日,政委会正式宣告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从此,华北又恢复到了以前地方派系拥兵自守的局面,只是姓张的换成了姓宋的而已。

逆取顺守

 

萧振瀛“拥宋主冀”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二十九军控制华北的第一功臣,与此同时,他必须继黄郛之后肩负起对日外交之责。

作为宋哲元手下的第一谋臣,萧振瀛深知可马上夺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因此他重新定下了“逆取顺守”的策略。

对于被称为中央的南京政府,之前利用日本,是为了迫其就范,可谓之“逆取”。但在“逆取”成功之后,却不能再窝里斗,而要“顺守”,因为只有背靠“中央”这棵大树,第二十九军才有真正的实力对付日本。

当时在北方,除华北之外,日本人还在推动“内蒙工作”,竭力拉拢内蒙古的德王独立,而蒋介石在长城抗战之后,连华北都稳定不住,对内蒙古就更难顾及。

萧振瀛便设想了一个蒙察联盟的方案,以劝德王悬崖勒马。

他写了一封信给德王,约对方到北平商谈,但是后者正处于动摇之中,怕遭到暗算,不敢来,希望萧振瀛先去百灵庙。

宋哲元召集众将一起商议,都觉得还是不去为好。

想那德王被日本人利用,必定心怀鬼胎,而且他至今态度仍不明朗,贸然前去,如入虎穴,太危险了。

萧振瀛说,我去!

内察靠近我们察哈尔防区,第二十九军陈兵境上,怕他怎的。若是他依从联盟,还则罢了,万一不从,我必“挟之以归”,把他给活捉回来,到时大军横扫内蒙古,易如反掌。

唯勇士方能有此豪气,连身经百战的宋哲元及其武将们都被打动了,纷纷“壮其言”。

萧振瀛立即带上卫士,到百灵庙与德王相见。

此行果然非常成功,不仅促成了蒙察联盟的签订,宋哲元、萧振瀛还与德王八拜结交,成了兄弟。

在绥远抗战之前,内蒙古就以这样的方式暂时平定下来。

萧振瀛专门敦请蒋介石北巡,内蒙古的德王、云王,华北宋哲元,山西阎锡山均至山西大同晋见蒋介石,表示服从中央。

这是当时萧振瀛为了“顺守”,在内部团结华北群雄而走出的最重要的一步棋,也因此得到了蒋介石的进一步欣赏和认同。

在华北,萧振瀛则需面对面地对付日本人。

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在用,不是你用我,就是我用你,关键是得看谁利用谁。

毫无疑问,萧振瀛利用了日本人,可是利用完之后,却绝不能真的躺到日本人的怀里去,否则,就要被其所用了。

千万得记住,第二十九军是以抗日起家的,这是立身之本。一旦做了汉奸,必定遗臭万年,子孙后代都要跟着挨骂。不仅如此,日本人还会看不起你,认为你贱,可以“任意狎侮”,到时将穷于应付,里外不是人。

所以只可表面应付,绝不能真当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