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3/7页)

山炮打得欢畅,山头上的“中国兵”被炸死炸伤不少。最后冲上去一看,傻眼了,全是自己人。

原来左路联军进展较快,在与新十五师激战后,已提前占领了南楼岭,可还没顾得上庆祝,便被中路联队轰了个稀里哗啦。

第13师团未能提前控制住长寿街,给第二十军带来了生机,但他们显然也无法再停留在长寿街,只能继续撤往东面山区。这时他们才知道,总部和军部都曾遭第3师团围攻,平江已经失陷。

在前两次长沙会战中,第二十军都是消耗日军后再转移到平江以东,然后借机进行侧击,这成为薛岳在三次会战中的定海神针,现在的情况完全变了。

换句话说,横山勇消灭第二十军的计划虽然落空,然而他还是最大程度地解除了后防上的障碍和威胁,可以心无旁骛地进攻长沙了。

即便日军大兵压境,薛岳还固执地要复制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的那个“天 ”。

参谋长赵子立婉言相劝,认为日军自第三次长沙会战吃了亏后,必然要思考对策,若再在长沙用“死架子”打人,将难以取胜。

赵子立建议,应且战且退,让日军往长沙以南再深入一段,将其战线拉长。这是一个拉橡皮带的原理:拉得越长,带子必然越薄弱,超过极限,就要绷折。与此同时,守军可以争取到更为宽裕的时间和兵力,到时战必有成。

薛岳根本听不进去。

不仅幕僚长有不同意见,薛岳的上司白崇禧也主张放弃长沙,固守衡阳,在湘桂或广西境内与日军决战。

薛岳不仅不听,还发了火。

在日军将帅中,虽然因个人性格和各自思考角度不同,决策中也时有争吵,可主要还是就战言战,中国国情不一样,于是这种争论往往都会超越军事的范畴,回到最让人头疼的派系内争上去。

白崇禧属于桂系,薛岳属于粤系,而且两人素不相能,薛岳也从不把白崇禧这个上司当上司。

白崇禧给薛岳打电话,薛岳怒容满面,放下电话嘴里还骂骂咧咧;“丢他妈!我就不去给广西看大门,不在湖南打,把部队都拉到广西——他家里去,可恶!”

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束后,赵子立去谒见白崇禧,白崇禧不等赵子立说完,就用手一敲桌子插言说:“当时我就很反对在长沙决战,荒谬,荒谬!你知道,薛伯龄(薛岳的字)是不听我的话,委员长当时也没个一定的主意。”

都说蒋介石喜欢插手前线军务,但前线打好了,他也犯不着老去指手画脚,尤其是对薛岳这样经验极其丰富,个性又极强的大将。事实上,四次长沙会战,蒋介石都全权交给薛岳指挥,除了要兵给兵,要将给将外,基本未有太多干涉。

对战将的使用,很多时候只有事后才知道对不对,“小诸葛”白崇禧言之凿凿,可是抗战中经他手指挥而能大获全胜的战例,实在是太少了,你说老蒋究竟是该信白崇禧还是信薛岳?

赵子立不过是薛岳帐中一幕僚,他让王缵绪给蒋介石带话,说“薛岳要误事”的报告,当然更不可能起到太大作用。

1944年6月上旬,除第二十军被隔断于山区,一时无法南返外,王陵基等部都已应召云集于长沙周围,薛岳仍旧要用“死架子”打人,以力保长沙。

薛岳不知变化,横山勇却已经上上下下将对手研究了个透。

战略意义上,第九战区可被一切三段,为前进阵地、主阵地和核心阵地,横山勇将它们分别比喻成“厚皮地带”、“果肉地带”和“核心地带”。

在三段阵地上,薛岳安排的兵力呈梯形状上升,即由弱到强,横山勇由此也拟定出了不同的战术。

“厚皮地带”的范围从汩罗江北岸到浏阳河一线。薛岳调动的兵力较少,主力为王缵绪的公子王泽浚所领衔的第四十四军。

在这一地带,横山勇使用的战术是局部歼灭战,你弱我就一点点把你吃掉。

打歼灭战,横山勇的前提是对方会死守到底,孰不知王泽浚哪里会死守到底,老爸就留下这么点产业,一下子挥霍掉,那不是败家子么?

王泽浚守不住就走,各要点先后为敌所破,日军如愿攻陷浏阳,到了“果肉地带”,渌江以北的萍乡。

薛岳的防守兵力逐渐增多,在阵地构筑、指挥体系、后勤供应等方面也趋向于完备,也就是说盾牌骤然加厚,其中参与守卫萍乡的,是第三十集团军所属第34师。

第三十四师如今已成为王陵基麾下的绝对主力。军委会曾组织过一次全国陆军总校阅,校阅组在讲评中,对第34师给予很高评价,特将其由乙种师升为了甲种师。

编制升级,待遇也跟着水涨船高。第34师不仅增加兵员,还换发部分武器,装备了美制报话机,师增加了特种部队,包括迫击炮营、战防炮连、防毒连等。

对第三十集团军而言,这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从师到军再到整个集团军,都大受鼓舞,求战的热情非常之高。

1944年6月10日,第34师奉命向萍乡开拔,以阻击日军。作为前卫的骆湘浦团率先赶到萍乡县城附近,日军也正好拍马赶到,尖兵连与之遭遇后,双方立即交火。

团长骆湘浦登上高地观察,发现交火区域地形不佳,没有争夺的价值,便决定以尖兵连为掩护,在大道两侧的南北高地建立阵地。

大部队刚刚展开,日军即动用山炮对高地进行射击,山炮射程一度延伸到了团指挥所。随着炮弹纷纷落下,骆湘浦身边的副官当场被炸得血肉横飞。

骆湘浦判断这是日军发起全线进攻的先兆,果然前线的枪炮声十分激烈。一个小时后,守军顶住了敌人的进攻。

能顶住就是好样的。第34师师部进驻萍乡,将另一个团推往前线,在骆湘浦团右侧占据高地,计划转守为攻。

三军士气高昂,身在一线的骆湘浦也摩拳擦掌,但是战局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

你盾坚了,对手的矛也会利。横山勇在主阵地使用的是大兵团急袭战术,来势既猛又快。薛岳将滇军第五十八军拨归王陵基指挥,旨在助其一臂之力,不料第五十八军战斗不利后害怕被歼,急急向后撤退,日军乘隙而入,让第34师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第34师毫无防备,一时秩序大乱,师部在退出萍乡城时,都没顾得上给前线的骆湘浦下达指示。

在前后受敌的困境下,骆湘浦自行率部突围,追上师部后,又奉命担任后卫。

日军紧随而至,骆湘浦选择了一处叫梨树坳的山头作为防御阵地。

梨树坳山不高,坳口两侧荆棘丛生,这样的地形,敌我双方均难以发挥火力,相对而言,对川军还更有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