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

王泽浚:第四十四军军长。系士兵、基层军官逐级递升,有几十年军事经验。在马溪滩一战中,他的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从而完成了他自领衔第四十四军以来,打得最为出色的一次攻防战。

萧德宣:在四十四军任团长,以指挥灵活著称,与美军配合,实施了特种伏击战。

祝顺锟:第三十四师师长。善于激励士卒,能够在险恶环境中化险为夷。

内山英太郎: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一期、陆军大学第三十二期。时任第十二军司令官。炮兵军官出身,参加过日苏诺门罕炮战,指挥炮战是其强项。

陈仕俊:第一二五师副师长兼第三七三团团长,负责在城北外围高地阻击日军。

山路秀男:时任战车师团师团长,但战车师团在老河口之战未能发挥多大作用。

藤田茂: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三期骑兵科。时任骑兵旅团旅团长,擅长骑术,同时在练兵作战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杉浦英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二期。时任第一一五师团师团长。他久经战阵,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到抗战后期,这样资历和经验并重的一线师团长已经不是很多。

村中嘉二郎:第一一五师团参谋长。曾在化学兵兵监部任职,对技术兵种的协同配合很重视。

张昌德:生于四川省荣县。在第一四四师任团长,因未能继任师长,遂鼓动第一四四师投降了日军。抗战胜利后被以汉奸罪在南京执行枪决。

长衡会战结束后,第九战区的剩余部队退避到湘赣边区进行整训,王泽浚、王陵基皆在其中。

在最初参加长衡会战的川军各部里面,第四十四军的实力本来并不弱,听起来是一个军,实际浓缩了一个集团军,但大多数仗都打得不理想,自始至终未能攻下或守住任何要点,部队倒为此伤亡了三分之一。

王缵绪当初决定让儿子跟着杨森,很大程度上也是担心这小子越混越差,把他的家当全给折腾没了。

因为过分犹豫,王泽浚没走成,惹得老爷子嗔怪不已,他自己也有些懊悔。可是王泽浚不久就发现:还是不走好。

薛岳如今不比从前,战区实力薄弱,而且自身威信也有所下降,于是他只能采取一种放养政策,即只要你肯归我指挥,怎么打随你,平时没有硬性要求。

战区下面的各军乃至各县自卫团,便都按照各自能力,来了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有的锯电线杆,有的挖毁道路,还有的干脆就打起了游击。

在日军全力投入桂柳会战,暂时无暇顾及身后侧背的背景下,这种打法基本上有赚无赔,等同于在免费奉送练兵兼立功机会,纵使原先完全是残破之师,在这种氛围下也很快能得以满血复活。

想想桂柳会战中,连杨森的第二十军都拼到了不及一个团,王泽浚能不感到庆幸吗?

第四十四军在长衡会战中打的又多为败仗,损失自然还是难以得到补充,王泽浚被迫跟王缵绪学,也给部队动了个微创手术。

第四十四军是“师团”部队,每团原来有三个营,王泽浚就缩成了两个营,又把军、师级的搜索队,以及卫生队、防毒排、辎重连这些杂七杂八的特种配置,也全部拨补给各团,以此维持部队的战斗力。

虽然都是给自个儿动刀,不过比较起来,王泽浚还是比他老子要强,因为这是抗战期间第四十四军最后一次动手术。

第四十四军所属第162师奉命驻防安仁以东,安仁城里是第40师团一部,他们起初并不知道来了邻居,戒备很松,经常有士兵出城到乡村里去“串门子”。

一名日军士兵躲在老百姓家烧黄豆吃,被川军士兵逮个正着,并押回了师部。这名日本兵军装破烂,面有菜色,双手又黑又脏,他不仅偷黄豆,还抢老百姓的叶子烟抽,浑身上下找不到一点“皇军”的神气劲。

一开始审讯,还没提问,他就将大拇指翘起,指指自己的头上,再指指自己的心,比比划划,咕哩咕噜,意思是他的上司心特别黑,光知道逼他们打仗,却不给东西吃。

当时第40师团的主力已前去参加桂柳会战,留守安仁的皆为二三线部队,所有给养自然优先供给前线,也难怪这些日本兵会窘迫如同乞丐了。

又有一次,某团炊事班班长到距安仁两三里外的村庄去买牛肉。看到一位老乡家门外墙边,竟然放着一支三八大盖。班长吃了一惊,赶紧上前一步,先把枪背到自己身上,然后探头往门里面一瞧,呵呵,一个鬼子正在烤火呢,这枪估计就是他的。

班长手里只带了一把菜刀,预备切牛肉的,见此情景,冲进去把菜刀一举,勒令道:“不准动!举起手来,跟我走。”

烤火的日本兵戴一副眼镜,穿旧布军装,傻傻的样子,听到让他走,也就乖乖地跟着走了。

到了师部之后一搜,搜出了一张大学毕业证书,原来是后期动员入伍的学生。“眼镜男”自称是某日本部长的侄儿,不知是真是假,但看样子此君也只能跟着他的“叔叔部长”做做公务员,打仗实在是勉为其难。

经历长衡会战,第四十四军的士气也很低落,若不是王泽浚进行缩编,兵员素质同样好不到哪去,不过对比一下安仁城里的日军,已经算不错了。

跟菜鸟级别的日军部队做邻居,对人的自信心都是一种激励。当然了,即便如此,第162师也无能力直接收复安仁,大家谁也吃不了谁,形成了隔河对峙的局面。

中间地带有一座小山头,第162师原拟予以占领,但后来考虑到食宿不便,暂时未予驻扎,结果让日军捷足先登了。

山头距第162师军营仅三里之遥,颇具威胁。驻在山上的是一个日军小队,四十余人,这四十余人若是野战军主力,可不容易对付,但作为涌现“乞丐男”“眼镜男”的鱼腩部队,那又另当别论。

指挥官观察了一下,山头侧面有一条路,然而因为那里日军警戒较为严密,不易得手,于是决定通过正面的丛林进行奇袭。

总攻之前,由尖兵班突前探路。一个班长带三个兵,从荆棘里穿过去,悄悄地爬上了山。上山之后,发现日本兵正在架枪休息,周围只有一两个哨兵。

四个人耐不住性子,冲上去就要抓活的,日军毫无准备,炸了窝一样地乱跑,后来一看,才四个中国兵,有的人又杀奔回来。

此时后续大部队正好赶到,不过因尖兵班经验不足,以致打草惊蛇,最后只捉得三个俘虏,背回三支枪,战果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