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宣言签订完毕后,孙中山长出一口气:以后自己再也不是孤家寡人,终于有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

一个月后,孙中山第三次回到广州主政。

局面依然很困难。

孙中山对广东根据地的控制并不牢靠,不仅因为杨希闵、刘震寰和陈炯明等军阀四处搞武装割据,也因为他手中没有钱,更因为这时他已56岁,疾病缠身,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两年后他就将死于癌症。

不过孙中山还是在广东组织了一个政府,名字变了,从“中华民国政府”变成了“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他也没有再任大总统,而是任陆海军大元帅。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被任命为大本营参谋长,看来孙中山是真心地栽培蒋介石。

此外,孙中山放弃了“护法”口号。

简单说来就是,孙中山摆出了一副在短时间内不会与北京政府为敌的姿态。

从他的这些举动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创造条件先练好内功才是硬道理,只有包含政治、经济和军事在内的综合实力上来了,北伐才有取胜机会。

不过他也仅仅是从名义上放弃对抗,实际上广东政府还是一个割据一方的政权。

孙中山的办公所在地自然是在广州。广州是一座富饶的城市,市长正是孙中山31岁的儿子孙科。广州市还有一支质量过得去的警察队伍,其头头(广州市公安局长)是孙中山的老乡兼老部下吴铁城。

市政府财政是军费的主要来源。因为孙中山只能向省内的部分地区征税。只能向部分地区收税的原因前面说过:孙中山真正掌握的只有广州周边地区。

但是,要养活广东政府和军队,光靠这些钱远远不够!

于是,孙中山从列强手里把广东盐税给“挪”了过来。虽然这种外国人管理的盐税应由北京政府征收,以偿还列强赔款,但孙中山管不了那么多。他是一名医生,知道自己所剩时日不多,他必须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趁着苏联撑腰的大好局势,巩固胜利的果实。

当然,有利害关系的英、法诸列强提出了抗议,不过也没能阻止这种“挪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