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6/6页)

[30]张纯明前引文,第226页。

[31]瞿同祖:《中国的阶级结构及其观念》,载费正清编:《中国思想与制度》,第238页。(孔子语见《论语·泰伯》)

[32]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Ⅰ,第17页;瞿同祖:《清代中国的地方政府》,前言,第8页。

[33]瞿同祖,同上,第22、215页,注释36。

[34]《大清缙绅全书》,同治十年,卷2,页6b。

[35]卢公明:《华人的社会生活》,Ⅰ,第304页。

[36]斯普林克尔:《清代的法律制度》,第43页。

[37]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和官督商办企业》,第22、99、177—178、179、180、182、206、250页;鲍尔吉:《马格里爵士传》,第125页;1863年6月13日在加州旧金山访李国超;卡尔森:《开平煤矿》,第34页;司百读:《李鸿章和淮军》,第558页;1962年2月28日李家煌香港来信。

[38]魏尔特:《赫德与中国海关》,第603页;司百读前引书,第546页。

[39]濮兰德:《李鸿章》,第120—121页;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Ⅱ,第376页。

[40]马士:《太平天国纪事》,第217页。尽管这是小说,但马士先生曾在李鸿章手下供职,对当时官场情形十分熟悉。

[41]道格思爵士:《北京政治家》,《19世纪》,ⅩL,第896页。

[42]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第89页。

[43]裴丽珠:《赫德爵士传奇》,第143页;立德夫人:《李鸿章的生平和时代》,第332页。

[44]《李集·遗集》,卷3,页3b,17b,卷4,页3a,9a;马士:《太平天国纪事》,第286页;立德夫人前引书,第194页;鲍尔吉前引书,第80页。

[45]《李集·函稿》,卷13,页8b。

[46]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第71页。

[47]《李集·遗集》,卷6,页1b。房兆楹先生为我指出了这首诗,志此鸣谢。

[48]加利福尼亚大学陈世骧教授为我解释诗意并校正译文,谨志此鸣谢。

[49]《李集·遗集》,卷6,页1b—2a。

[50]同上,卷6,页2a。

[51]《李集·遗集》,卷6,页2b。

[52]李少陵:《曾国藩》,第82页。

[53]宓吉:《阿礼国传》,Ⅱ,第328页。

[54]《李集·遗集》,卷1,页8a。

[55]德巴里:《亲儒思想的再评价》,载芮沃寿:《中国思想研究》,第86页。

[56]芮玛丽:《同治中兴》,第75页。引自《北华捷报》,1865年和1868年。

[57]马蒂格侬:《中国的伟大人物李鸿章》,载《新闻评论》(1925年9月1日),第18、20页;阿灵敦:《青龙过眼》,第23页;濮兰德:《李鸿章》,第3页;立德夫人:《李鸿章的生平和时代》,第1、6页;道格思爵士:《李鸿章》,第24页;诺曼:《远东民族和政治》,第251页;李提摩太:《留华四十五年记》,第298页;玛高温:《李鸿章阁下》,载《远东》,第2套,第1集,第3期,第74页;科士达:《伟大的中国总督和外交家》,载《国际月刊》,Ⅱ,第587页;丁韪良:《花甲记忆》,第349页;杨约翰:《伴随格兰特将军周游世界》,Ⅱ,第373页;马士:《太平天国纪事》,第284页。

[58]马士:《太平天国纪事》,第415页。

[59]濮兰德:《李鸿章》,序言第5页。

[60]立德夫人:《李鸿章的生平和时代》,第44页;1962年4月4日在加州旧金山访李国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Ⅱ,第84页;吴汝纶:《李文忠公神道碑》,载《李集·卷首》,页62b;《李集·函稿》,卷1,页33a;吴卫平:《淮军的崛起》,载《中国论文集》,第14卷,页33;威尔逊:《常胜军》,第296页;江世荣:《捻军史料丛刊》,Ⅱ,第42页。

[61]立德夫人前引书,第195、331页;宓吉:《李鸿章》,载《布莱克伍德出版公司爱丁堡杂志》,CLⅩⅩ,第1034期,第849、840页;丁韪良:《花甲记忆》,第355页;季南:《英国对华外交》,第245页;宓吉:《阿礼国传》,Ⅱ,第190页;庆丕:《在中国海关》,第156页;吴汝纶:《李文忠公墓志铭》,《李集·卷首》,页66a。

[62]袁道丰:《李鸿章和中日战争》,载《天下月刊》,Ⅲ,第1期,第10页;裴丽珠前引书,第143页;立德夫人前引书,第332页。

[63]《李集·函稿》,卷13,页10a。

[64]同上,卷1,页15b;江世荣前引书,Ⅱ,第149页;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Ⅱ,第376页。

[65]《李集·函稿》,卷9,页17b;卷5,页12a。

[66]宓吉:《阿礼国传》,Ⅱ,第381—382页。

[67]立德夫人前引书,第140、206页;威特:《威特回忆录》,第88—89页。

[68]立德夫人前引书,第140、207页。

[69]萨金特:《中国的慈禧太后》,第72页。

[70]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弗罗伦斯等译本,第3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2页)。

[71]《李集·函稿》,卷10,页14b。

[72]斯普林克尔前引书,第28—29页;立德夫人前引书,第67页。

[73]《李集·函稿》,卷12,页14b。

[74]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Ⅱ,第278页。

[75]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中朝对外国商务开放港口贸易、航运、工业等十年报告》(1892—1901),第199页;米勒前引书,第323—324页。

[76]道格思爵士:《李鸿章》,第86页。

[77]《李集·函稿》,卷8,页50a。

[78]同上书,卷10,页33a。

[79]道格思爵士:《李鸿章》,第94页。

[80]1962年2月28日李家煌香港来信。

[81]《李集·函稿》,卷9,页1a—b。

[82]《李集·函稿》,卷13,页8b。

[83]坎宁安:《中国军人》,第91页;丁韪良:《花甲记忆》,第340页;赫德:《致中国各海关外籍雇员信》,手稿打印件,1865—1910, 1870年9月28日赫德致杜维德;路德威格:《李鸿章与中国对外政策》(博士论文),第406页。

[84]《李集·函稿》,卷13,页32a。

[85]同上书,卷13,页12b。

[86]同上书,卷5,页37a。

[87]同上书,卷6,页1b。

[88]《李集·函稿》,卷8,页517a。着重号是著者加的。

[89]同上书,卷4,页8a。

[90]同上书,卷9,页22b。

[91]同上书,卷3,页5b。

[92]同上书,卷20,页5a—b。

[93]《李集·遗集》,卷8,页1a。

[94]《李集·函稿》,卷3,页33a。

[95]同上书,卷3,页36a。

[96]同上书,卷4,页2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