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结交(第2/2页)

“罗兄还曾是讲谈社的会首么……”

我无意头颅了讲谈社的事情后,然后他们又掀起另一波热潮,却是各种羡慕妒嫉恨之类的情绪,然后有点热切的巴望上来。

我也顺势了解了包括辛稼轩在内的,他们大多数人的背景。

辛稼轩的祖上亦是北人,从乙未之乱大批南逃避祸的名门望族豪门显贵,(相对于逃奔数千里之遥的梁夏,前往南海都督府境内,自然有水陆上的便利),到嘉佑大进军的北伐中,被泰定帝打破西京之后,掳获南送的西京士民的后裔。

在岭内繁衍至今至少有数十万到上百万之众,遍及社会各个层面,为了与后来那些陆续南投人士区分开来,因此也被称为“老北人”。

而辛稼轩本人,目前只是作为武备大学堂的预备科,畿内讲武学堂中的一个教员,只比最底层的助教好一些,有二十缗的定薪和若干津贴、补助,不用去住单人公舍,有自己的一个小宅院和若干仆人,一匹老马拉的篷车,就是他大部分的身家。

距离拥有从六品下的衔的学监和堂正,至少还有七八个台阶,实在谈不上什么事业有成,撑死了也只能算殷实之家。所谓父母双亡有车有房,对某些女子来说,或许是良配,但是对于太尉家的小姐来说,就未免有点尚不得台面了。

他又喜欢结交各色人物,身无余财,没有隔夜粮什么的,是他日常最好的写照,也不知道怎么就会勾搭上本该处于不同社会层面的,养尊处优的太尉家的孙小姐。嗯,我只能说,祝福他们会有个好结果了。

据说他早年一心想去投军,却又屡屡不成行,不过他喜欢用讲武学堂的条件,做各种备案和策划,然后给两学的上层人物投书,当然,无一例外的石沉大海了。

要知道,更早之前,他曾经还是武备大学堂的出身,以成绩优异的高才之一,留校返用为助教,兼学兵队队正,但是因为为被解散的青军社上书做辩,卷入前些年的北伐之争,被上层以不安本分,妄言兵事为由,变相的贬斥到这所,低级别的讲武学堂闲投散置。

这一点,倒是有些金丝正常历史时空的那个人,终身在主和派的打压下怀才不遇,高喊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郁郁而终的人生轨迹。

好吧,又一个潜在登用的历史人物,好感度达到了友善以上,生活困顿,不安于现状,喜欢上跨阶层的女子,有迫切改变自身地位的上进心和动力,就缺少机会,嗯,挖墙脚的前置条件,已经出现。

只是初次见面,交浅言深,直接招揽就太过刻意做作,可以继续往来深交培养熟悉度再说,我在日程表上,添上这么一条。

至于他的那些教员同僚,只能算是附带收获,其中也有一些被边缘化的,主张北伐的激进派,不过需要更进一步了解。

我想了想,又加一条,根据旧日讲谈社的经验,以讲武东堂的现状,可以聘请他们业余的兼职,做些外快的工作,进一步拉近关系,考察他们的品行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