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各处,闲愁(第2/2页)

他们几乎是在同时间纷纷找了各种借口,有告称家中困难或是有急事脱身不开的,或是家族尊长重症在床,需要侍奉之类的借口,千方百计的寻门路和出具证明,或是央企家中来说情,要离开新军左翼的编制,或者对他这个主官干脆明言,自己不是来趟这份风险勾当的,宁愿放弃职事,央求着酌情请调他处。

最后愿意留下来和崔邦弼一同同舟共济,追逐功业的,居然只有不到六七个人,这些平日在内班里各种高谈阔论,豪言壮志、信誓旦旦要效法先人,为国报效,开疆拓土,功成名就的故旧亲随,一到这个关键时刻就严重掉了链子,露出某种贪生怕死或是贪恋安逸的情绪,给了他雄心大志几乎是当头一棒。

当然,据说这种情况也并非左翼的专利,无独有偶,据说在新军七将的麾下,都有大量类似的情形正在发生,而其中大量出身殿前军和御龙卫的中锋部,据说成了请退和转任、调换某种重灾区,刚从观阅事件的麻烦中,中锋将也成了某种最大的笑柄。

他们这一走,带来的那些帮衬扈从亲随什么的,也自然留不住,于是乎,崔邦弼还要想办法吧这些缺额给补上。

“也罢,走就走了,少了你们这些贪生怕死之辈……”

他终究还是有所想通,有些发狠的自念到。

“难不成就一事无成了……说不准还是好事儿……”

然后叫上扈从,走向了龙华寺的本部所在,既然暗中自立不成,那就姑且暂时放低姿态,融进去再说了。

相比之下,同处军营之中的左翼第一营、第二营的人马,就安定沉稳的多了,吃饱了睡,睡足了就玩命的操练,有闲暇就开讲谈会和说书演绎,根本无暇他顾,也几乎没有什么人窜连和活动。

毕竟是多次参战的老行伍,心态和精气上就是不一样,本来就是我的部曲和国人中充斥其间,人身依附关系相对紧密,选人上也是有限考虑各种年轻力壮而没有家室负累牵挂的,更兼平时也是反复强调和输灌过的思想,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不过是换一个追逐功业和荣耀的所在。

当然了,我在内部还是给他们一个额外选择的机会,比如,作为留守部队的成员,驻扎在相对后方的夷洲和狱门岛,以保护利益,这样还是有约莫一成的人,有条件的选择了相对安全的后方环境。

甄别和过滤掉这些,有所犹豫和心志不够坚定的成分之后,剩下的缺额,则从那只龙州团左的老部队里重新选拔。

这也是畿内军队中相当普遍的事情,他们和大多数本地士民一般,已经被地方上繁华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志气和血性,对北伐大业毫无兴趣和期待,跟在后面呐喊起哄固然各种起劲,但是要亲身残余,就各种畏缩不前或是寻机逃避了。

这也是朝廷花了大力气整顿和裁汰畿内诸军,然后重新编练这只模范新军的原因和动机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