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淮北纷纷(三)(第2/2页)

只是随着大唐国势渐衰和诸侯分藩的离心,天下崩解离析的战乱棉连,各种盛世年景的成就和技艺,都随着匠人群体和专属文献的丧乱不堪,而渐渐泯然于史。像如今这种军用造车的技术,也就只有相对稳定的南朝有所遗存,北地早已散失不可考了。

比起寻常的平板大车或是运载马车,这种长厢车的轮毂和底盘更高也更结实厚重,又有简单的缓冲机构,关键构件都是格外强化过,而且采用了前二(转向)后四(承载)的六轮设置,拥有可拆卸折叠的包铁厢板,以及防止骑兵冲撞和外力拉扯的住脚,可以迅速组装成便于行军,或是利于联营结阵的多种状态。

同时拥有减震弹簧和铁骨加固包胶皮的轮毂,还可以在轮毂上增加护套和外盖板,因此就算在草原或是山地等,不算相对平整的道路上,也有一定的越野能力,如果更换上特定的宽面轮,也可以在雪地或是沙砾中减速行驶。

而车上还有固定接口和支撑架的位置,以便装运各种物资,人员坐或躺的位置,或是多联装强弩、单具车弩,小型石炮等车载器械,甚至可以缺少制高点的时候,在上面设置可移动的瞭望台,或是在特殊需要下,临时转变成攻城的登梯载具。

厢板上有活动的通风兼射击口,还可以安装固定大排,作为临时的城垛。因而,只要有足够的畜力做支撑,实在是利用攻守兼备的良器。

特别是,我可以直接将改造后的小炮托架固定在上,这样原本大本车上没法行进间发射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了。

只是这么一辆车的造价,也是不菲,再加上相对拥有众多广阔平原的北方,车营联阵在山川河流密布,地势复杂,同时海路范围占据极大版图的南朝,真正发挥作用的机会和次数有限,日常只在少数几个特殊军制里,保留一定的配备数量。

普通军队配备更多的,是另一种结构简单,灵活轻便的小型板车。但是没想到,这次会发到我这里来,难道是听说我这里要面对大队骑兵的缘故?

不过有了这批制式战车做基础,我可以尝试一些火铳配合新战法,比如后世哥萨克部落长途迁徙时的多边型大蓬车阵战术,这样对上那些北朝骑兵,也有更多一些底气和预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