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拨乱(三)

“神标军也败了……”

“最后在本阵排除的马队接应下,仅有不足千余人逃归……”

“为了掩护这些残余,马队在佯攻冲阵和骚扰牵制当中,亦是折损了一百多骑呢……”

“也好……”

已经是东线主帅的张德坤,背着手微微点头叹息着,看着面前皮质大地图上的标识。

“这样就能对国朝有所交代了吧……”

在亟内道的部分,自钒县以东代表北朝的据点,已经尽数被敌军的青蓝色所占满;而代表他麾下人马的各只小旗,也在地图的分布上足足缩水了一大半。

虽然其中有大半都是本地调配到他手下,或是临时征募而来的守捉、团练兵,乃至土团乡勇之流,但是溃决和事先的这么快,还是让他有些肉痛的。

现在主动要求断后的神标军也败了,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虽然依旧可能因为败退失地而遭到洛都方面的训责和惩戒。

但是有神标军的遭遇作为背书和对照,洛都方面想要临阵换将的可能性,也就无限的被推延下去了,身在大局为重支系啊,还要继续加强和支援他这方面的力量。

要知道如今从东到西,发生在都亟道广大战场上的各处战事,也只有他所在的汜水关一线,和杨可世所在的洢水战线,能够在敌军步步紧逼的攻势下,将成建制的撤退和保全下来;

而在其他几个争夺的要点和战场那里,别人的部队已经不知道被打散和击溃,又重组再编了多少次了。

然而,这一刻。

他的眼前却是浮现过一张傲然英凛的面孔,和那种舍我取谁的慨然决绝,真是可惜了这些方才在军中崭露头角而相继崛起的少壮之士了。

虽然这种结果和事实,其实也是他一力引导和推动的产物和反响。

……

与此同时的龙门山下的洢水夹谷之中。

昔日精美恢弘的龙门石窟,现在已经变成了血肉横飞的修罗场了。折断的杨字大旗,也被践踏在地面上。

从西面规模最大的奉先寺,到东面潜溪寺诸洞,成群结队的南朝兵马,正在沿着一个个洞窟清理可能残余的北兵,而更多的敌军尸体,被从岸边丢进河水里。

而在河水靠近洛都的上流,与杨可世所部的战斗在却还在继续着。

退下来的部众们,一边增派人员缮修和巩固沿河的新防线,一边看着对岸的敌军把十几床蜂击弩搬到河边来,一字儿地摆定,对准渡口对岸的北兵猛烈地发射箭矢。

蜂击弩是一种利用机械发射的大型器械,每一床需要十多名熟手服伺它,一经彀弓注矢,弩手们用力一踏足,数十支五六尺长短,单单一个箭镞就有斤重的粗重铁箭就同时飞出。

最远处可达一千步。铁甲、盾牌、挡板、牛皮帐篷都挡不住它的锋芒,就算是两三尺厚的土墙也射得透,确是当时战争中远攻的有效武器。

实在不到紧要战斗关头,不肯随便拿出来使用。因为它有一个明显缺点,这种蜂击弩实在是笨重而行动不便。而且在两军相交,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怕误伤了自己人。

河畔的阵地上,弩矢猛发,急如骤雨。对岸的北军,无论在地面上、车马里都存不得身,就如串刺一般的被钉死在地上,只好纷纷散开,胆大的就匍訇在原地上,伺机攻击。

而那些南军趁此弩矢乱发的机会,在一名顶盔掼甲的高大军将率领下,一声呐喊,径自抢登上木排联成的浮桥,直奔彼岸的渡口。这真是千钧一发的重要关头。

那些北兵虽然挡不住弩矢,却躲在弩矢射不到的隐僻处发射箭矢来攻击浮桥上的南军。南军越是接近中流,箭矢就越加来得密集和有力,中箭的概率也就更大。

只见那些南军将士身体晃了晃,就纷纷被射倒在浮桥上或掉下河去带着血水。拼成浮桥的木筏一晃一晃地不住往左右摆动,给他们的前进造成莫大的困难。

“哎哟!”

多个声音同时高呼起来。他们忽然发现距浮桥不远处的上游,有十多条已经着了火的木船,顺着水势,直向浮桥靠拢来。

火船上满载着油脂、干荻、硫磺、麦杆等容易着火的东西,乘着风势,倏忽之间就烧得十分炽旺,径驶到浮桥旁边,冲撞、打散和延烧着木筏。它像一条火龙似地阻挡浮桥上南军的去路。

浮桥上也出现一阵不可避免的混乱。

有人看看无法前进了,有人怕火延烧到自己身上,有人被烟焰迷了眼睛,都想退回去。术筏以更大的幅度摇晃起来。这种混乱的情形如果不加制止,就可能引起全面的溃败。

领头的大将交州制置使兼剽子军统制竺士高,一看形势不好,急忙顺着木筏摇晃之势,左右摆动着他的沉重的身体,然后站稳了,厉声喝道:

“俺们既已来到此地,有死无生,刀山能上,火海能闯。几条火船打什么紧?哪个兄弟跳下河去制服它?”

好像回答他的说话一样,对岸北兵一阵密集的乱箭向他射来。一个亲兵猛然跳到他面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箭矢,虽然大都射扎在亲兵的甲衣上,但还是有一箭正好射中他的喉咙,颓然滑倒在筏子上,却还用颤抖的手举起盾牌来,试图掩护住自己的主将。

而另一个站立在竺士高左旁的亲兵,双脚一蹭,扑咚一声,顿时涌入河中。他似乎还没有考虑好用什么方法来制服火船以前,就抢先响应主将的号召,跳进急流中去了。

这时,仿佛勇气比智慧更重要,他投身在混浊的水涡中,拨开一层层的恶浪,直向火龙的方向泅去,想凭他一双空手去制服火龙。筏上的士兵大声嚷喊,替他出主意,想办法。

然后又有五六个亲兵,一个接着一个地跃入波涛中,他们努力捞住一根正在水面上飘浮的长木柱,一齐扑入火海,企图用木柱拄住火船,不让它靠上浮桥。这是在当时条件下,他们可以想到用以制服火龙的唯一有效的办法。

这时污浊的河水已被烧得发烫,一股股的火焰,借着风势,直往他们的头面和身体上扑来,使他们近不得火船。北岸上的辽军,又对准他们,箭矢频发。他们几番上去。

几番都被逼退回来。筏子上的士兵大声呐喊,为他们助威。他们被逼退下了,又再次扑上去,屡退屡进。他们做出了好榜样,接着又有十多名亲兵跳下河去,几个人掮一根木柱——这些木柱是从被撞散的木筏上飘浮开来的,都有大口碗粗细,四、五丈长。

他们捞住木柱,就分成几个小队,拼命扑上去。他们凭着木柱,凭着赤裸的身体,根本不顾北岸射来的乱箭,滚在火海里乱闯。火烫的水、一股股的烈焰、着了火的木柴和芦荻以及他们身上被烧得一溜溜的燎泡,都阻挡不住他们的猛扑。他们一寸一寸地在火海中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