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浪奔(三)(第2/2页)

当然了,据说罗氏最为全盛的年代,除了没有公然僭称尊号和逾越诸侯的礼仪之外,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宗藩参偈大议和十年一次的盟誓礼,也与一个中等规模的朔望朝会没有什么两样了。

……

新罗藩,大同江北岸地区,黄海道与平安道、咸镜道交界的海州府郡城内。

重新站稳脚跟下来的后百济国残余人马,也在当地的藩主府里召开第一场正式的会议。

然而,在场除了后百济国自称“宣明王”的国主扶余光,及两个成年的儿子和一个弟弟,左上将军宋弘毅、西面都督高志谦之外;

其他诸如宰相郑仲夫,四军大都督弓坚,右上将军孙道清,京军总镇洪儒,四都督裴玄庆、申崇谦和朴智谦等,支撑起后百济国朝廷一干文武重臣,还有弥勒军高层的整个僧团,都几乎沦陷在了新罗藩中部的战役当中。

因此,能够与他们联袂议事的成员,就只有区区一个弥勒教硕果仅存的高层大道副师圣信,还有来自倭国的外援——东国联军残余的总代高贞艺兴;以及几位最早投靠了后百济国,而完成对藩主以下克上的取代,授封为一镇节度使或是卫将军,最终却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的昔日豪族之主。

而当初号称“五路四督”的二、三十万人马,也只剩下眼前这些不足五六千的残兵败将,就算后续收拢了相继逃过江来的那些追随者,而汰除老弱择选精壮以充行壮之后,也不过堪堪达到就连甲械都配不全的万余人马而已。

不过好在比起在京畿道那些抱团排外的诸侯们,北江的那些新罗诸侯们则实力更加分散,也更不齐心的多;因此这才给他们这些侥幸逃生的漏网之鱼,在生死存亡背水一战当中以徒手居多的寡众哀兵,击溃围追堵截的数倍联军在先;

又集中一路攻城掠地逐个击破,一鼓作气强行占下来龙渊、长渊、三泉、松禾等好几郡地盘,又通过缴获藩库的积蓄和极尽收刮地皮之能,这才获得有限的喘息之机而逐步站稳脚下来,用无数流离失所之人的累累尸骨为代价和铺垫,好容易熬过了上一个严酷的冬天。

只是,现在满桌置办精美的饮食,明显不能掩盖弥绕在期间,各位人等脸上的愁云惨淡和心思重重;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算是当初得以逃亡过江而保全身家性命,现在看来却也不过是从一个樊笼,跳到另一个樊笼里而已。

因为,一个延迟了许久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他们这里;就在这个春天里那位淮帅麾下的人马已经平定了辽地,还在辽东城下彻底击灭了北方引来的塞外援力;

于是,这下连他们在大同江北之地站稳脚跟,再伺机扰乱实力相对孱弱的安东道东南诸藩,进而凿穿其境与在辽东起事和割据的同党,就此连成一线而相互呼应的计划,就此彻底破灭了。

反而因此发现,己方实际上就此已经陷入到了淮镇及其附庸势力,多方面的包围当中而形同困兽之局了。

想到这里,一些人频频看向一贯负责后百济国的情汛和侦闻,乃至暗杀破坏等阴私事务,现在却已经实质上被边缘化的银台司总负责人,也是在场惟一做男装打扮的女性曲连珑,不由的眼光有些飘忽和不善起来。

至少在表面看起来,这一切都是由她手下的应对不善,所招引来的事端和祸根,而贸然给根基未稳的后百济国制造了一个不死不休的大敌;

但在这种外援断绝而四面皆敌的情况下,若不是现在还需要她背后的博罗会,在地方所提供的消息和长期经营的资源;

就算是她和她背后的势力在后百济国建立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和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就算她手下依旧掌握这若干令人忌惮的秘密力量,也早就有人想要和她好好清算下这笔烂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