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4/4页)

杰露莎说这话的时候,艾伯纳其实并没听见。他用四处收集来的木头片——木材在拉海纳是极珍贵的资源——做了一张小桌子,桌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七八摞文件,每一摞上都压着一只海螺壳以保持整齐。他正在与住在群岛各处的其他传教士合作,着手进行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将是他们为夏威夷做出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贡献。他正在将《圣经》翻译成夏威夷语,并把业已完成的译稿送到火奴鲁鲁的印刷厂去,一次印出一点点来。

在这些年间,艾伯纳所从事的工作中,没有哪一项使他感到过如此快乐。他面前摆着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圣经》文稿、柯内留斯・斯赫雷费利厄斯的《希腊文-拉丁文字典》,再加上他在耶鲁研究过的各种《圣经》版本。他快乐得像个耕地的农夫,把一片坑洼不平的农田整理成一颗石子也没有的平地;又好像一位钓者,撒下渔网时便笃信自己将收获不菲。他常常与柯基一起工作,他们丝毫不肯放松,逐节逐段地苦苦思索。时光飞逝,艾伯纳终于译到了《圣经》之中他最为珍爱的两节内容。头一节便是《箴言》,对艾伯纳而言,这一节内容仿佛浓缩了古往今来所有的人类智慧。这一节尤其适合夏威夷人,其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艾伯纳翻译到该篇结尾处,利慕伊勒国王描绘出理想的女性,这使艾伯纳的笔简直在纸上的横格之间飞了起来。艾伯纳觉得,利慕伊勒说的简直就是杰露莎・布罗姆利本人:“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她丈夫心里依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好像商船从远方运粮来;她张手周济困苦之人,伸手帮补穷乏之人……能力和威仪是她的衣服……才德的女子很多,唯独你超过一切。”

译完《箴言》,艾伯纳有意将最后几页翻开,好让杰露莎有机会读到。令他失望的是,杰露莎并没有留意到,她已经学会了不去打扰他研读翻译《圣经》的工作。最后,艾伯纳只得将利慕伊勒国王的结语亲手递给杰露莎,她静静地读了一遍,只说:“一个女人倘若配得上这些文字,那便做得相当好了。”艾伯纳抑制着内心的激情,想大声说:“这些是写给你的,杰露莎!”但他终于没有说出来,只是将这几页纸放回其他的文稿中,寄到火奴鲁鲁去了。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曾有至少六个委员会对这部夏威夷语《圣经》的译文初稿进行审校,学者们从来自夏威夷主岛、考艾岛和火奴鲁鲁的译文中,时常会发现某些在所难免的错误,有些是语言不通顺,还有些地方与原意不合。然而在艾伯纳・黑尔所负责的那些章节中,学者们很少能够发现错误。有一位在耶鲁和哈佛分别取得学位的专家说:“从译文看来,作者仿佛生来是希伯来人,而后成了希腊人,最后又变成了夏威夷人。”这些溢美之词是在艾伯纳去世很久后才说出来的,所以他本人并没亲身收获这番赞美。译到《以西结书》时,艾伯纳在这伟大的工作中收获了巨大的满足感。这篇奇异的文字中有些东西——质朴低调的评论文字,加上对信徒的天启高度赞扬,二者相映成趣——字字句句都令艾伯纳感同身受,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他热爱其中反复出现的一段话,以西结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想必都是个十分无趣的人,他勤勤恳恳地记下了每一次上帝与他谈话的日期:“第四年四月初五日……天开了,得见神的异象……耶和华的话特特临到以西结身上。”以西结叙述这些事情时,语气十分笃定,对主的信心指导着他,也给了艾伯纳极大的宽慰。每当他誊抄以西结与上帝谈话的那段朴实无华的内容时,他都感到身临其境一般:“第六年六月初五日……我坐在家中,犹大的众长老坐在我面前,在那里,主耶和华的灵降在我身上。”对于艾伯纳・黑尔来说,艾伯纳和茂宜岛的阿里义们坐在会堂里的情形,岂不正是先知以西结与犹大的众长老坐在会堂里的情形的翻版,这段话便是明证。这位后辈先知时常用权威的语气说出一些让夏威夷人感到有些难以接受的话来,这时,艾伯纳就感到犹大的众长老们当时也一定对以西结的布道感到难以理解。然而那不朽的著作中还写道:“耶和华的话特特临到我。”一个人所需要的权威感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