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2/4页)

邓监堂微笑道:“少夫人把邓某看高了,看高了。”

周莹心想:看他笑容,请他出山相助之事,怕有点希望了,便一转脸向王坚使了个眼色。王坚会意,起身离座,将放在身边的礼品递到周莹手里,周莹双手捧给邓监堂说:“周莹来时匆忙,没给前辈带什么贵重礼品,这是晚辈一点心意,还请前辈笑纳。”

邓监堂双手接过礼品一瞧,正色道:“少夫人礼重了,这尊镶玉嵌珠宝座的金佛,据我所知,乃先公在世时十分看重的珍品,少夫人如今送给了老夫,老夫实乃不敢夺人之美!”

周莹笑道:“前辈言重了。”

邓监堂被周莹的见识和气量打动了,他三天之后只身进了安吴堡。

邓监堂对安吴堡在西部茶叶市场上的领袖地位有着深刻的印象。他不会忘记裕兴重茶庄总号和设在兰州的分号掌柜胡服九成为陕西茶商通行领袖的往事。如果没有吴尉文当年的知人善用,发现胡服九的超群智慧,陕西茶商就很难成为独树一帜的茶叶大军,足迹最终遍及中国西部辽阔疆域,从而沟通了大江南北茶道,成为边茶贸易的通行领袖。吴氏和马合盛作为陕西茶商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贡献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人的榜样。尽管他邓监堂败在了马合盛手下,但他又一次出山辅助周莹重振茶道,就证明了他邓监堂是一个能站得起也能蹲得下的汉子。

周莹对邓监堂说:“邓叔,裕兴重及分号的生死存亡,兴败荣辱,我全拜托你老了。”

邓监堂问:“如果我管砸了,你怪我吗?”

周莹果断地说:“如果我怪了你,就等于否定了自己。”

邓监堂又问:“如果我不能把裕兴重引出迷途,你责罚我吗?”

周莹严肃地说:“上天永远不会责罚一个尽心尽力的人。”

邓监堂再问:“假若我把安吴堡的茶经念歪了,赔光了,你将如何面对?”

周莹认真地说:“财富的长消就像人的生死一样自然。它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我大死后我和母亲也经历过财富流失的困惑,但我们挺过来了,因为在我们头脑里,财富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助力,而不是生命的全部。”

邓监堂正色道:“有少夫人这些话,我邓监堂心里有底了。”

邓监堂并不急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他走进设在泾阳县城的裕兴重茶庄总号时,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维持日常生意,不赶浪掀涛,不抛售一两茶叶。并再三提醒伙计们,滞销并不可怕,生意场上最可怕的是做墙头草。他给各分号发出的第一封信,写得十分清楚:茶价暴跌,卖茶越多,赔得越多,静坐静吃,天塌不下来,静待市场变化。各分号的掌柜、伙计们急得团团转,一再要求随行就市,但均被他严词拒绝。周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又不便于出面对他发号施令,因为她不能违背当初授权给邓监堂时说过的话,许过的诺言,她不想成为一个朝令夕改,说话不算数的东家。如果那样,她在下属心目中,将会变成怎样一个人呢?言而无信对她来说,简直就是毒药,她死也不愿往肚子里咽呀!

骆荣、房中书对聘邓监堂出任裕兴重茶庄总号的大掌柜,一开始便极力反对。因为他们领教过邓监堂的手段,吴尉文在时,他们不止一次和邓监堂交过手,邓监堂为人精明耿直,人人侧目以待,但对他在生意场上的心狠手辣,却是不敢恭维的。因了这一点,吴尉文对他采取了绕道走的策略,在茶叶买卖中绝少与他较量,这样两人才保持住了以礼相待的君子之交。而设在泾阳城内的另一家茶庄的东家马合盛,在与邓监堂的交往中,却采取两雄不能并存的方法。马合盛以经营泾砖成名。他经营茶叶很注重质量,不求数量,对茶叶制作把关严格。买茶必须在春天,收购产于高山的头茶七八成,子茶不过两三成,而一般商家则是头子各半,他家的茶质量因此高过别家一筹,使他的茶叶在民众中有口皆碑,远走口外。吴尉文对他格外看重,学着他的样儿做茶叶买卖,很快成为与马合盛齐名的大茶商。他们每一次向西北偏远地区运茶,都是上百峰骆驼组成浩浩荡荡大军,一路走来,驼铃叮当,前呼后拥,蔚为壮观。当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时,周莹用骆驼和马家共同运送官米,帮了官府大忙,慈禧太后高兴地对周莹说:“你们做了好事,不愧为大行商啊!”马合盛为人机智善谋,听到慈禧夸奖后,认为是千古难逢的机会,便把自己的旗号变为“大行商马合盛”做招牌,并做了一面奉旨运茶的旗帜,插在骆驼头上,各州县见到后莫不开门让道,任其自由自在地通过,成为陕西茶商“奉旨运茶”传说的由来。

邓监堂由于贪快求多,对时局缺乏敏感,最后败在马合盛手下。

现邓监堂成为周莹旗下一员主将,把裕兴重总号下的各地茶庄分号总揽在手,这又燃起了他创业的激情和渴望做茶商老大的雄心。为了实现一番抱负,他事必躬亲,不辞辛苦,走南闯北,放开手脚干了起来。为了把滞销的茶叶保住,他冒不测风险,硬是顶住压力,坚持囤库待机,因为他深知“贵极反贱,贱极则复贵”的价格反弹规律,只要顶住眼前的一时萧条,就会否极泰来。正如他所预料,时过九月,茶价突然上升,再次出现一日三变的行情,裕兴重和其旗下分号积库茶叶,眨眼物以稀为贵,赶在新茶上市前大好商机,一销而空,不经意间为周莹赚回了四百万两银子。各地分号凡遵照他指示,囤茶于库待机而销的,都赚了钱,而且赚得钵满盆溢。那一年,周莹奖励赚钱茶叶分号的掌柜店员时,破格重赏了邓监堂一院建筑面积为六千二百平方尺的住宅,奖银八万五千两,玉如意两柄,佛手一对。邓监堂费尽心血创制的“天泰牌”泾砖商标,成为陇地牧民眼里的名牌。他一改败于马合盛时贪多求快的毛病,在经营上稳扎稳打,锐意进取,使裕兴重名气日盛,后期压倒了马合盛,占据了陕西茶商的头把交椅。马合盛败在邓监堂手下,愤愤不平中,把在泾阳的总店搬回了他的老家民勤县,从此一蹶不振。直到死他也没想明白,周莹到底用啥法子把邓监堂变成了一个非凡的茶商。

周莹为把陕西安康的紫阳茶、汉中的午子仙毫茶叶推向市场,从根本上改变陕、甘、宁、青、新等地区茶叶市场上被江南原茶和云南普茶统治地位的状况。她对邓监堂说:“咱陕西产茶叶质量和江南茶云南茶相比,在加工工艺上大同小异,陕西茶叶曾远销甘、宁、青、新等地区及中亚一些国家。自从明朝初年,咱陕西泾阳人创造了‘茯砖茶’,由于是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在明清时期六百余年间先后生产的‘马合盛’‘泰合诚’深受西部地区青睐,被誉为‘中国官茶妈祖’‘丝绸之路名茶’。后来人家云南普茶从产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到西藏左贡、昌都抵拉萨,然后继续前行把普茶销往缅甸、不丹,经尼泊尔到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可咱陕西人抱残守缺,一条路走到黑,茶叶生意越做越小,到如今连老祖宗给留下的财富也当成石头抛在山旮旯里晒着,任其自生自灭,搞舍近求远劳民伤财贩运江南茶叶的买卖。经过这次茶叶价格暴跌造成的损失,我们应该从中得出些什么教训,值得认真思考一下,不然,过不了两年,我们还会犯同样出力不讨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