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巧言(第2/3页)

她在宫里的地位着实尴尬,只看朱正杰这个贱奴都敢在她面前放肆,就可知她日后的处境了。

没有太上皇庇佑,她一个政争失败的亲王之女,着实难以在宫中继续立足。

念及此,贾环只能带着人,往慈宁宫门中走去。

……

“臣贾环,拜见太后。”

寿萱春永殿上,贾环依礼参拜。

短短数日,皇太后却恍若老了十多岁。

原本保养得当的花白头发,如今却已成了全白。

可能夜里睡眠不好,皮肤没有一点光泽,满是阴暗的皱褶。

太后一双三角眼,凌厉的看着贾环,沉声道:“何事?”

贾环顿了顿,将隆正帝遇刺,有宫内宫人挑唆谢琼之事说了一遍,而后道:“太后,自黄畴福、薛痕起,再到陛下御书房被人下毒,还有钟公公及至今日之事,无不表明宫中内人,尤其是十年以上的老人,出了大问题。

陛下为了宫中贵人安危计,下旨大索宫城。

如今,业已将大多数贵人宫中的老人暂时收押。

只待连夜闻讯清查后,就重新放出。

如今,只余太后宫……”

“你想抓哀家的人?”

皇太后厉声打断贾环的言辞,质问道。

贾环摇头道:“臣自然不敢,只是想请他们回去做个调查。”

皇太后寒声道:“哀家宫里的人,都是用了数十年的老人,都是最亲近得信之人,没有悖逆之贼。

否则,她们若想下毒害哀家,哀家早就死了几百回了!”

言语中,有深意。

贾环闻言沉默了下,抬起头看向皇太后,沉声道:“太后,此事事关大秦的江山社稷之安稳。那些贼人最大的目的,其实并非只是想害哪个贵人,而是在离间天家骨肉亲情。

太后,您在宫外颇有贤名,除此之外,更有慧名。

您不妨想想,那薛痕若想害东宫,何须非要等到铁网山之变?

还有那黄畴福,真若只想弑君,假借太后之名,送一碗酥酪,岂不更简单?”

此言一出,寿萱春永殿内人人色变。

皇太后的面色也连连变了几下,再看向贾环,眼神有些狐疑,道:“那你说,这些贼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贾环正色道:“太后,您想想,自西域战事以来,尤其是太上皇闭关之后……天家之内,何曾还有半点亲情存在?陛下与忠顺王,乃一母同胞之亲手足。可是如今却如同仇寇……

陛下外冷内热,曾经多有过关心忠顺王之言语。

对太后更是恭孝有佳。

可是,自铁网山之后,这种情形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有,陛下与东宫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还有宗室之内,如今更是无不人心惶惶!

太后,以您的智慧,难道还看不出,贼人之目的所在吗?

他们就是要让天家再无一丝亲情,除了冰冷的猜疑,就是对抗!

如此一来,江山社稷危矣,大秦危矣!”

皇太后闻言,面色悚然一惊。

她心智本不差,只是近来天塌地陷,再兼每遇二子相争事,便容易走极端,才迭出昏招。

可经贾环这么一总结提醒,皇太后还是能清楚理顺思路的。

忆起这半年中发生的事,果然如贾环所说,天家已经乱成了一团麻。

彼此之间,除了仇恨和猜忌之外,再无一丝亲情可言。

以至于酿成今日,子弑父,兄欲杀弟的恐怖局面。

而黄畴福、薛痕等人,确实是……

好啊!

当真有贼子在离间天家,而且,这贼子竟然还是饱受皇恩的内奴!

皇太后又惊又怒,当下就要松口,让贾环带了身边的老宫人而去,审问个清楚。

可她到底算计了一辈子,下意识觉得不能这么容易被说动……

她强压下心头的惊怒,看着贾环道:“你方才说,皇帝多言忠王?”

贾环撒谎不眨眼,道:“是啊。”

皇太后冷笑一声,道:“都说什么了?”

贾环道:“陛下说,忠顺王年幼时,亦曾与朕相交甚得。

只可恨,有奸人欲图从龙之功,想当潜邸旧臣,才几番挑唆,让其与朕相争。

然,朕与忠顺王一母同胞,这帝位在谁,又有何异?

有太后在,何事不能商量着来?

若非他听信贼子之言,朕当以其与十三为总理王大臣,必然能成就千古功业。

又何至于今时今日这般局面?

真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贼人可恨,奸人可恨!

朕恨不能尽杀之!”

贾环将隆正帝的语气模仿的很像,甚至还有些浮夸。

但是人哪,就是这般。

在绝境中色厉内荏,好似非要拼个鱼死网破。

但若能有一条生路可走,求生之念,就会让他们抓住仅有的稻草。

兵法所云:围三阙一,便是此理。

明知松开的那一面,极有可能是陷阱。

可是为了微不足道的可能,还是要选择直直的掉进去……

皇太后在宫里活了大半辈子,见证过太多太多的权势起伏,如何能不知隆正帝如今根基已固,太上大行后,谁人还能制他?

只是碍于颜面,最重要的是对幼子的心疼,才僵持到现在,欲“鱼死网破”……

可如今听贾环所言,隆正帝竟先服软之意,她岂有不惊喜之理?

若真如贾环所言,隆正帝能以忠顺王为总理王大臣,她也不是不能再认下那个孽子,只当多个宗室亲戚……

心怀此念,皇太后终于松了口。

无视于那么多服侍了她多年的老人的苦苦哀求,任由他们被贾环使人带了下去。

相比于她的幼子,这些猪狗一般鄙贱的宫人,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她却忽略了个问题,或者说,她下意识忽略了一个问题,不去想它……

那就是,贾环所有的言语中,都有一个前提。

“如果没有奸人挑唆”!

换句话说,如果那些事,都没有发生过……

真若是那般,隆正帝能容一个十三做总理王大臣,未必就不能再容一个老十四。

可惜的是……

这些都只是如果。

整整二十年被压抑不得志,坐在朝堂上看朝中群魔乱舞,却也只能看着。

动辄被御史谏臣骂个狗血淋头,也只能忍着。

二十年受气的泥塑菩萨啊……

心中积郁了多少怒火?

以隆正帝的心性,又怎么可能率先低头?

皇太后想不到这点吗?

不,她只是不愿去想罢了。

时至今日,她也已经无他法可想……

只祈求,隆正帝真能如贾环所言,亲亲忠顺王,解除对忠顺王的圈禁,任命他为总理王大臣……

……

出来慈宁宫后,贾环悄然呼出一口气。

想着皇太后有些呆滞,有些自欺欺人的表情,他嘴角浮起一抹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