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机会(第2/2页)

又因为名额所限,就算你诗赋写的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你好的一箩筐,或者哪怕是跟你一样好的,甚至没你好的,他们都有可能排在你的前面,原因很简单,假如他们的名气比你大的话。大唐科举考试可是不糊名的,考官听过你的名气,读过你的诗作,你中进士的几率便比那些籍籍无名之辈要大的多。

鉴于此,很多读书人在科举之前,想着法子得提高知名度,因为知名度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便越大。如何提高知名度,在大唐通用的做法便叫做“投卷”。所谓投卷便是将自己的大作敬献给当朝达官贵人或者是文坛名士,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得到他们的推荐,甚至是借他们之力提高知名度,增加中举的机会。

开元十九年的状元,后世大名鼎鼎的大诗人王维便是通过投卷这种办法,得到岐王和睿宗九公主的推荐而一举夺魁,足见这种办法的效用之佳。其他各种无名人物通过这种办法中进士的不胜枚举。

柳管事对王源说的那番话当中,便是暗示王源可以借参与诗会之名投卷李左相,从而达到扬名的机会,李适之再加以推荐,中进士的机会便成百上千倍的增加了。

这番话对其他读书人稍微透露一分一毫,那些人便会立刻明白其中的关窍,个个会趋之若鹜,喜出望外。只可惜柳管事引诱的对象是王源,王源对这其中的关窍一知半解,所以效果并不大,这反倒让王源能冷静思考,怀疑去李适之的动机来。

柳管事当然不能说出为何李适之会想起王源这个无名小卒,还特意派他来见王源的原因。事实上王源是柳管事这几日在长安城中见的第二十三个人了。这些人中有的是主动给李适之投卷拜码头的读书人,有的便如王源这般是偶尔得知其诗作,觉得写的不错,所以上了李适之的名单。

而拜访这些人的原因也确实想筛选出有些真文才的人出来,但却不是要诚心的栽培他们,而是要解一桩燃煤之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