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消息(第2/3页)

高仙芝对此甚是奇怪,安禄山岁数也不大,怎么就忽然死了?这事儿当真奇怪。这家伙才当了几个月的皇帝而已,怎地如此福薄。觉得蹊跷的高仙芝亲自对传旨的大燕国钦差进行详细审问,终于那钦差透露了城中的一些内情。高仙芝何等的精明,一点蛛丝马迹便会引发他的怀疑,故而立刻派出细作前往打探。细作们混入了洛阳城中,很快便在街头巷尾的蜚语流言之中得知了事情的大概,回禀给了高仙芝知晓。

高仙芝得知真正的内情后大为惊愕,他虽然对这件事发生之后的战局情势有些想法,然而他不能独自做出决断,于是立刻写信通知王源。

至于为何写两份信给王源,那便是高仙芝的细心之处。第一封信可以说是公函,可以对外公开的。那信上只是客观描述了安禄山驾崩,安庆绪即位的消息。这封信王源可以看,别人也可以看。高仙芝知道,王源一定会禀报玄宗这个消息,那么这封信很可能玄宗也会过目,所以写的都是事实,并无任何的私人言语,也没有打探到的那些小道流言。而第二封信便不同了,信中详细叙述了他打探到的安禄山之死的内情,以及因此事而产生的一些后果的判断,对平叛的形势也阐述了他自己的观点,征询王源对此事的看法。信中的一些言语和内容涉及一些敏感的话题,那只能是王源自己才能看,却无法公开了。

庭院之中,王源大笑不已。众人甚是诧异,不知道王源因何而大笑。王源自然不能全盘告诉他们第二封信上的内容,不过安庆绪和安禄山之间的宫斗大戏倒是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的。闻听王源叙述了安庆绪杀父继位的传闻后,众人都错愕不已。这等事虽然凶险残忍,但发生在敌人身上便是一则最好的八卦新闻,难怪王源大笑不已了。

当下王源立刻动身前往散花楼觐见玄宗,他要将这个消息告诉玄宗。无论和玄宗之间的关系僵到何种地步,这样的大事还是要及时禀报并且和玄宗商谈此事所带来的后果的。

在路上,王源迅速的考虑着安禄山之死会带来什么影响,仔细的斟酌高仙芝在信中提及的一项大胆的建议。高仙芝的第二封信中提出了大军往西撤退作防守之态,不再围困长安城截断长安往东的通道的建议。高仙芝的理由很简单,若安禄山的死确实是安庆绪弑父夺位的后果,那么叛军之中必生内乱,得知这个消息的史思明是不会听从安庆绪的号令的。那么与其大军冒着严寒堵截在长安以东,还不如退守长安以西城池防守休整,坐看事态发展。或许可以坐看叛军内斗,坐收渔翁之利。

王源承认高仙芝的想法很大胆,但王源一点也没认为这个建议是荒唐的。事实上读了高仙芝的第二封信之后,王源便坚信安禄山被安庆绪弑杀这件事绝非虚假。理由只有一个,那便是王源所知的安史之乱的历史史实。本来王源因为时间线的错乱和进程的加速而对所经历的一切和真实历史进程是否一致产生了极大的迷茫和怀疑。但这件事一出,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漆黑的夜空。这充分说明,尽管有着很大的差异,历史的进程未必会尽如真实历史那般发展,但在部分细节上却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而行,并没有走上岔道。安禄山的死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安禄山死后,史思明和安庆绪反目成仇的事情也极有可能发生,因为安禄山死后的局势正是因为安禄山之死而引发,这一点上当有很大可能会和史实相同。然则高仙芝判断的事情的高明之处便是他预测到了这一切的发生,王源没有理由不同意他的观点。所以王源做了决定,同意高仙芝的建议,将神策军从寒冷的野外军营之中撤回长安以西的城池休整过冬,坐看局势如何发展。

当然,这个大胆的想法和之前的平叛计划有很大的不同,退兵之举很可能引起玄宗的巨大不满,所以王源必须说服玄宗同意自己和高仙芝的决定。即便有着军务自专之权,在这样的事情上王源也不能不顾玄宗的感受,退兵意味着放弃攻击长安,这会给人以畏敌惧战败退而归的印象,很容易成为别人攻讦的把柄。但若玄宗同意,那便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玄宗的书房之中,王源将高仙芝的第一封信呈给了玄宗,玄宗细细读信之后面露大喜之色。但其实玄宗早就知道了消息,几日前李光弼和郭子仪派人兼程送来的密信中便已经禀报了这个消息,当天晚上玄宗开心的都没睡着觉。虽然功能已经快要丧失,但玄宗那晚还是召了两名妃子不软不硬的折腾了一番。玄宗甚至诗兴大发,这几日写了好几首诗讽刺安禄山没有天命却逆天而行,结果当了皇帝几个月便死了。由此可证明自己才是真龙天子,除了自己,谁觊觎真龙之位都要遭到天谴。

此刻,王源将这个消息禀报上来,玄宗虽然早已知晓,但还是很高兴的。高仙芝的这封信进一步证实了安禄山的死讯,那个大逆不道的安禄山真的死了,妄图抢夺他的大唐江山的逆臣终于被老天给收了。与此同时,玄宗对王源也颇有些歉意。当李光弼的密信几日前抵达的时候,玄宗对王源是很愤怒的,因为他认为这件事王源一定是知道的,但王源却对自己隐瞒不报。但现在,王源接到了高仙芝的来信立刻来禀报的举动,才让玄宗明白,原来王源是真的不知情。他离开长安郊外时安禄山死去的消息并没有流传出来,所以王源其实也是在今天才刚刚知晓。这么看来,王源其实是被自己误会了,这个人并没有刻意的隐瞒消息。

“哈哈哈,好好好,安禄山这个逆臣,终于遭受天谴而亡,此乃我大唐中兴之兆。这等贼子,自有天收。这消息来得太好了。”玄宗朗声而笑,尽量让自己表现的如刚刚知道这个消息那般的兴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事当真是件天大的喜事。叛贼贼首死了,于我平叛大局大大有利。”王源微笑道。

玄宗心中一凛,他一下子想起了这件事会引发的影响。自己已经派了李瑁去和回纥大汗商谈借兵攻长安之事,现在王源也得知了安禄山死了的消息会不会也觉得可以立刻趁乱攻击长安。那样的话,岂非让神策军先攻入长安,那可不是玄宗所希望的。

“王源,你说安禄山这一死,我们是否可以改变既定计划,趁机收复长安呢?”玄宗不动声色的试探道。

王源早知玄宗有此一问,在王源看来,玄宗自然是急迫的想要收复长安城。逢此大变,玄宗第一时间想要问的怕便是这个问题了。然而,王源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自己的判断却和玄宗的想法背道而驰。玄宗要听到的不是自己积极响应改变既定计划即刻攻下长安这样的话语,他反而希望王源不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