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说(六)(第2/2页)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的!”马蹄声快得令旁观者窒息。

在震耳欲聋的鼓声的令人窒息马蹄声中,杨重贵抖擞精神,再度挺枪朝呼延琮疾刺。呼延琮持朔格挡,旋即一槊扎向杨重贵的战马脖颈。杨重贵抢在槊锋刺中坐骑之前,奋力下拨。呼延琮大叫一声“看鞭”,却是任凭杨重贵将自己重槊拨歪,右手趁机高高地举起一根藏在槊杆下的钢鞭,泰山压顶!

“呯!”千钧一发之际,杨重贵横枪在手,身体迅速后仰。呼啸而来的钢鞭将枪杆砸成了弧型,转眼又被高高地弹起。两匹战马再度错镫而过,呼延琮根本不给杨重贵重新坐直的机会,单手抡起重槊,扭身回扫,“着!”

“呯!”又是一声巨响,重槊再度砸中枪杆,震得双方虎口发木。再看杨重贵,身体居然在马背上扭了个怪异至极的角度,面孔对着呼延琮,双手紧握长枪,横眉怒目。

不待第四招使出,两匹战马驮着各自的主人,又拉开了距离。马脖子、马前腿和马腹等处,汗珠汇聚成溪流,不停地下淌。呼延琮和杨重贵二人,也累得汗流浃背,张开嘴巴,拼命地调整呼吸。赶在下一轮厮杀开始之前,积攒出足够的体力,给对手最后一击。

这二人都是一等一的勇将,虽然面对面只厮杀了两个来回,却比以往各自于千军万马中冲锋,还要累上十倍。唯恐在对手筋疲力竭之前将自己的体力耗尽,杨重贵在策动转身的瞬间,迅速地弯了下腰,将角弓取在右手中,与枪杆握在了一起。左手取了一直破甲锥,悄悄地贴在了枪杆的后半段。

白龙马心有灵犀,咆哮着转身,摇头摆尾。脖颈上的鬃毛在风中摆出一层层波浪,尽最大可能搅乱对方的视线。四条马腿,跑动的幅度和节奏却无比地平稳,以免稍有起伏,影响到羽箭的准头。

一百步、八十步、六十步,五十步,四十步,杨重贵竖起枪杆和弓臂,拉满弓弦。在松开弓弦之前,大声投桃报李,“看箭”。

四十步,对方侧身躲避,接下来已经没有足够时间,格挡他的长枪。不侧身躲避,则必然会被一箭透体,最后结果和躲避一模一样。

“嗖——噗!”果然,呼延琮胸口处红光四射,哼都没哼,坠到了马鞍下,身体被战马拖着,宛若一只傍地飞舞的纸鸢!

注1:鼙鼓,军队专用乐器。分为大鼙鼓和小鼙鼓。大鼙鼓架于专用战车上,负责传递军令。小鼙鼓用手可以敲打,传令和助威。《六韬·兵徵》:“金鐸之声扬以清,鼙鼓之声宛以鸣”。白居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