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2/7页)

今天早晨徐金戈接到“黑马”的指令,要他马上赶到宣武门天主堂参加一个秘密会议,“黑马”特意申明,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员要绝对服从会议主持者的命令,违令者将受到严惩。徐金戈不敢怠慢,连忙放下手里一切事赶到宣武门天主堂。

宣武门天主堂俗称南堂,是北京最早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现存的建筑建于1904年,是一座三层的巴洛克式建筑。早期的宣武门礼拜堂规模很小,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仅在醒目位置安放了一座十字架以表示其天主教堂的身份。清顺治七年,由德国籍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主持,在宣武门礼拜堂的原址上开始了天主堂的翻建工程,两年后建成。内建亭池台榭,式仿西洋,极其工巧,除了一般的宗教建筑之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科学设施。这个教堂自1605年至20世纪30年代以来三百余年中曾屡毁屡建,或毁于地震,或毁于火灾和内乱。最后一次劫难是1900年遭到了义和团团民的围攻,南堂被烧毁。1904年第四次重修的南堂主堂和附属建筑竣工,就是徐金戈现在看到的样子。

徐金戈是第一次来这里,他没有急于走进主堂,而是仔细把教堂内外的地形地貌研究了一下,这是他的职业习惯,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第一件事就是想好撤离的路径。这里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住房。教堂主体建筑为砖结构,面向南方,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三个精致的砖雕拱门并列,将整个建筑立面装点得豪华而庄严,整个建筑的墙面磨砖对缝,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教堂的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整个教堂静悄悄的,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

会议的地点是主堂内,参加会议的人大部分都不认识,徐金戈意外地发现,会议主持人竟是老同事曾澈,此人是军统北平站的老特工,也是戴老板的红人,他在军统内的职务是华北区书记,徐金戈在南京时就认识他,算是老熟人了。

曾澈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他那张脸在任何时候都毫无表情,只有那双不大的眼睛里显露出一种冷冷的杀气。他向徐金戈点点头,没有一句寒暄,只是把他拉到一边,开门见山地介绍起情况来。

通过曾澈的介绍,徐金戈才知道今天参加会议的大部分人都是“抗日锄奸团”的骨干成员,这是个刚刚成立的以刺杀、爆炸为主要手段的抗日锄奸组织,主要活动区域是北平和天津。这个团体的主要成员,除了负责组织和控制的军统特工人员以外,多是平津两地的热血学生,几乎都是来自平津几所著名中学、大学的学生,如贝满女中、育英中学、天津中日中学、南开中学、大同中学等学校的高中生,还有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南开大学的大学生。曾澈说,他自己也是根据“黑马”的指令,刚刚担任这个组织的负责人,具体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这个团体的成员多半是高官贵戚、富商名人之后,他用眼光向徐金戈示意:“你看见那两个穿灰色西装的年轻人吗?那是伪满总理郑孝胥的两个孙子郑统万和郑昆万。坐在前排椅子上的人从左数第一个和第二个是袁世凯的侄孙袁汉勋、袁汉俊,往下是同仁堂的大小姐乐倩文、孙连仲将军的女儿孙惠君、冯治安将军的侄女冯健美……”

徐金戈轻声道:“有意思,论起家世个个都是如雷贯耳啊,这些公子小姐们干这一行成吗?”

曾澈回答:“我开始也这么想,这些公子小姐们投入抗日锄奸行动似乎不可思议,其实也并不奇怪,这个阶层的子弟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最易于接触学生运动带来的反日爱国情绪,他们社会背景十分复杂,消息灵通,牵涉极广,使日伪方面的侦察人员往往投鼠忌器或者事倍功半,你不要小看这些人,他们很有胆量,看见那个坐在墙角里的年轻姑娘吗?她是京剧名角儿杨易臣的女儿杨秋萍,上个星期她一枪干掉了伪北平商会的副会长张亦衡,出手很利索,其实战前她连枪都没摸过,只是在行动之前的两个小时里才学会了使用枪械。”

徐金戈仔细看了看那姑娘,突然觉得很眼熟,他终于想起来了,北平沦陷前夕他和方景林在茶馆里遇见过这姑娘,那天她和一些同学在为29军募捐,还和徐金戈发生了几句口角,想不到她也参加了抗日锄奸团。

徐金戈问道:“曾兄,我的行动组也归抗日锄奸团的指挥吗?”

“不,你直接受‘黑马’的指挥,只是在必要时协助我们,今天请你来是为了协同进行我们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明白了,曾兄,我接到了‘黑马’的指令,这次行动我受你的指挥,请多关照!”

“别客气,相互提携吧,戴老板在看着咱们呢。”曾澈客气地说。

徐金戈走到那姑娘面前:“杨小姐,还认识我吗?”

傲慢的杨秋萍坐在椅子上连动也没动,只是向徐金戈点点头:“想起来了,你该不是来问那块‘劳力士’表的下落吧?我把它送到当铺了,当了二十块钱,不过当票被我扯了,因为我就没打算去赎当。”

徐金戈笑道:“小姐,你可真会做生意,我买那块表花了一百多块钱,才戴了不到一年,你怎么才卖了二十块钱?至少要卖四十嘛。”

杨秋萍翻了翻眼睛反问道:“怎么,心疼啦?那我以后还你,不过要等抗战胜利以后,假如我能活到抗战胜利。”

“好啊,咱们一言为定,要是我们两个人中间有一个活不到抗战胜利,那么这个协议自动失效,怎么样?”

“没问题,不就是一块表吗?对了,你是谁,前几次开会我怎么没见过你?”杨秋萍不客气地问。

曾澈走过来介绍道:“秋萍,这是行动组组长徐金戈,老同志了,现在来协助我们的工作,你可别小看他,他可是我们华北区头号杀手,日本谍报机关那里都挂了号的人。”

看得出,杨秋萍对曾澈很尊敬,她一见曾澈连忙站了起来笑道:“曾团长,我们在开玩笑呢,您对徐先生的评价使我很惊讶,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只见到徐先生为抗日捐献过一块手表,还没有见到什么过人的表现。”

曾澈对徐金戈说:“这丫头嘴很厉害,从来不吃亏,看来你们认识,也省得我介绍了,金戈兄,咱们开始吧?”

徐金戈点点头道:“时间很紧,我们简短些,我只有两个问题,一是这次行动的目标是谁;二是需要我的行动组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