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事成(第2/2页)

……

曹府,书房。

“成了?”庄先生端着杯子的手微微一抖,险些拿不稳,忙放到小几上,再次问道:“真成了?万岁爷怎么说?”

曹颙笑道:“说是全当时疫功劳的赏赐!还许我年后赴任,年前回江宁探亲!”

庄先生脸上也满是欣喜,摸着胡子,笑着说:“这样甚是妥当,颙儿要赴外任,下面没人也不成,江宁大人那边,或许能够荐两个妥当的幕僚来!”

曹颙摇头道:“有先生在,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眼下到年底也不过四十余天,如今水路不通,陆路上颠簸了些,或许需要更多时日。这几日,我便将京城之事完结,与初瑜先回江宁去!”

庄先生点了点头:“早日上路也好,只是京城各处还要拜会到了,你终有回来之日,这些人情往来不能淡下来。再说,你既然要赴外任,需要他们在京城照拂的地方也多!”

曹颙知道庄先生说得在理,心里将要去拜会辞行的人家挨个数了,顿时觉得头疼,这样下去说不得也需要十天半月。看来,只能一日跑几个府邸,不留宴,大致打个照面罢了。

突然,他想起康熙赐下的字,因方才高兴,塞在腰间还没看,忙抽出来打开。

“‘孚若’,这两字出自《易经》‘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呵呵,看来万岁爷对颙儿确是恩宠不凡。本朝世家子弟,父子两代,或者祖孙三代同朝为官者不乏其人,像颙儿这般,让万岁爷这般照顾的又能有几人?”庄先生看着眼下的御笔手书,笑着说。

曹颙却是有些哭笑不得,来这世上十年,其中九年在读书,这《易经》也是通读过的,“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并不算是好话,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对于祭祀这类的大事,虽然表现出虔诚,但只洗手而不上贡;对于那些信守承诺的人与事,好像很是仰慕,但是却不去学着去做。不过,若是反过来讲,也有处事谨慎,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之意。

时下人们应酬称呼都是称字,如今多了字,以后他就是“孚若兄”或者“孚若弟”、或“孚若贤侄”什么的,这么一想,曹颙还是心里有些怪怪的,十二分的不习惯。

接下来的几日,曹颙马不停蹄周旋于各处,除了移交户部的差事,就是忙着拜会亲戚朋友辞行。平郡王府、淳郡王府、觉罗家、兆佳家、完颜家、宁春家、马侍郎家、孙家这些自不必说,还有雍亲王府、十三府,辅国公鄂飞府,姑父富察家。当初在侍卫营的长官同僚与户部的长官同僚,也要拜会几家。

对于曹颙将要外放之事,各府反应不一,像七阿哥与平郡王,因先前就听曹颙提起,虽然并不反对,但是也没想到这么快。七阿哥原主要是舍不得女儿远嫁,才挑了在京的曹颙,原还指望他们在京多呆些时日,谁知道曹颙这么快就外放了,他多少有些失算之感,但总的来说对这女婿是十分满意的,而且这外放亦是恩从上出,所以他也没有更多的别扭,只再三嘱咐了注意些个。

弘曙兄弟几个因早年就和初瑜感情极好,后又和曹颙、曹颂十分亲近,这听说了曹颙外放,也皆是恋恋不舍,往曹府跑得越发勤快。

平郡王府这边,讷尔苏是赞成曹颙出京的,一来省得在京里束手束脚的,再来,他的政治嗅觉也是极为灵敏的,对即将到来的动荡并非一点儿察觉都没有,这会儿内弟出京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倒是平王福晋曹佳氏,本来还舍不得兄弟外放,听说兄弟与弟媳妇要先回江宁探亲,立时准备给父母的年礼,便又想着催促他们早日离京,也好在父母身边多待些时日。大阿哥福彭已经四岁,开始拿着小弓箭玩了;四阿哥福秀也两岁多了,满地乱跑,她做了人家母亲,更加知道父母恩,极希望兄弟能代己多多尽孝的。

宝雅上个月被指婚给太后的娘家科尔沁部的一个郡王,明年要出嫁。如今轻易不出来见人了,与曹颙熟了的,没那些多避讳,到嫂子这边坐上一坐。虽然还是像过去那样带着笑,但是或是年岁大了的缘故,不再唧唧喳喳的,有点贵女风范了。

到底是姊妹,曹颐的反应与平王福晋差不多,虽是舍不得哥哥嫂子,但是更为他们回乡探亲高兴。准备了不少给江宁府里众人的年礼,虽然不如平王府那边丰厚,但也是费了不少心力筹备的,其中孝心一般无二。

第八卷 青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