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龙抬头(四)(第2/3页)

为何不早说,早说的话,怎么会让程梦昆轻易地将鄂罗斯贸易全拍去了。

程梦昆得了这意外之喜,面上却是没有露,状似不在意地望向台上。

之所以没留下银子,拼杀中蒙茶道,是因为他晓得晋商范家与王家在竞拍席中。

他们两家,都是走口外线的。

王家还是初露头角,范家却是当世晋商中数一数二的人家。

虽说比不得程家发迹的年头久,但是家底也不容小觑。

程梦昆怕与范家拼个两败俱伤,所以才避开中蒙茶道这项。

至于南洋贸易,来的人中有福建方家、广州潘家、日照王家,这几户都是涉足南洋贸易的,其中身后又都有京城权贵撑腰。

程梦昆是为了赚钱来的,不是为了得罪人,当避也避。

三项大的招投标中,只有对鄂罗斯贸易做的人杂,之前的规模都不大,正是有机可乘。

没想到,却是一个大馅饼落到头顶上;

不少人望向程梦昆的目光,已经像放刀子。

虽说大家伙都晓得,还有两条商道没拍,利润比鄂罗斯这个大,但是也晓得价格怕是又要翻番了。

谁让这个时候,加了内造器皿这个馋人的饵。

就算没有其他的精细物什,只要能弄到官窑青花瓷的出口贸易权,那其中的利润,已经是甚为可观。

不少人已经拿定了主意,无论如何,要想将商道拍下来。就算银子不够,也不怕,做了几辈子买卖的人家,谁家没有亲朋故旧,总有能凑到钱的地方。

台上,十六阿哥已经下去,招投标会场的主持伊都立重新上场。

他脸上已经去了汗,看着清爽许多,清了清嗓子,道:“下一项,却是一个大项,两个小项……”

真是一个意外,接着一个意外。

这次招投标的,是南洋贸易额,却跟方才的鄂罗斯贸易不同。

方才是整拍,如今却是零拍了,一份为总贸易额的六成,一份为剩下的四成。至于两家货物总类,与各种配置,多是按照这个配置来的。

两家要在货物价格上做协调沟通,不得任意扰乱市场,否则就要除去资格。

先竞标的,是六成贸易额的这项,开价是四十五万。

价格倒是按照之前的保证金的六成三倍这样,没有增加,但却是从一家买卖变成了两家买卖,这利润就要分出不少。

程梦昆面上没什么,心里却不晓得是惊是喜。

真真是占了天大的便宜,却是不晓得曹颙是不是有心照应?

程梦昆想着方才见十六阿哥与曹颙两个说话,总觉得这分成拍卖,像是临时出的主意。

已经有人壮着胆子,高声发问了,为何不整拍了,大家又不是没有钱。

伊都立已经是有了预备,朗声回道:“诸位虽行商贾之事,代表的却是朝廷的脸面。若是独家,无人监看,做出祸国殃民之事,岂不是令人叹惋!换做两家,却是不用再担心这个。”

伊都立板起脸来,也带着几分威仪,加上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出来,就算肚子里有不满的,嘴里也不敢说什么。

曹颙没有看着伊都立竞拍,而是低下头看着招投标顺序图来。

从这南洋贸易开始,大项目与中档项目都按照四六分成了。

虽不是全部份额了,但是南洋贸易额仍是引得不少人心痒痒。虽说是南洋,实际上,广州口岸那边走的货,可不只是南洋,还有东洋与西洋。

国内的陶瓷,向来最受洋人喜欢。

就是民窑里出来的瓷器,运出洋去,就能卖出黄金价来;换做官窑的,这利润不晓得又翻了几番。

而且,这瓷器走海运,比中蒙茶道与鄂罗斯贸易那边的陆路便宜的多。

广州潘家,十三洋行的代表,这个来的是潘家的嫡子潘学民,魏信在广州的好友之一。根据消息,他们家背后的倚仗,原是顺承王府。

穆布巴被夺爵后,不晓得他们是投靠了新郡王,还是投奔了其他家。

福建方家,知名海商,同八阿哥、九阿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日照王家,就是王鲁生了。

当伊都立在台上,已经喊出一百万时,还在举牌子的,就是以上三人。

到了一百四十万时,则只剩下王鲁生与方家的人了。

曹颙在这边看着,颇为纳罕。

莫不是王鲁生财迷心窍,开始不自量力起来?

方才鄂罗斯贸易额举牌时,他到一百二十万就已经不行,现下喊一百四十万,脸上也不带丝毫忙乱,到底是什么缘故?

曹颙心里想着,不禁往那边多看了几眼,正好看到有人悄悄倾过身子,对王鲁生点点头。

“一百四十七万,一百四十八万,一百四十九万,一百五十万……一一百五十次两一次,一百五十万两次,一百五十万三次,中标!”伊都立紧紧盯着竞标区,看着不停举起的号牌解说中。

中标之人,是王鲁生。

“呵呵,六成啊……一百五十万……”九阿哥低声笑着,却听的边上的十阿哥只觉得瘆人,好像能听到九阿哥磨牙的动静……

……

曹颙已经是睁大了眼睛,认出王鲁生身边坐着的,是做了男子装扮的郑沃雪。

虽听十三阿哥说过几遭,要让自己个儿的女掌柜见见世面,但是曹颙也没有想到郑沃雪会真的露面。

倒不是歧视女子,但是如今推崇礼教,对女人的束缚多。

今儿这场面,又是官方性质的,要是有女商人抛头露面,那少不得又生出什么事端。

在经过又一轮厮杀后,南洋贸易剩下的四成份额也拍了出去,拍出了一百三十万的高价。

“小一千万两了,孚若。”十六阿哥看着曹颙,脸上却不见欢喜,眼底多了几分忧色:“往后,你怕是不能再偷懒了……”

曹颙点点头,心里竟莫名地生出些许空虚来。

虽然拍卖前看到担保金数额时,对于能拍卖出一千万两银子心里已经有底,但是到了眼跟前儿,仍是觉得有些不敢相信。

果然是举国之力,凑银子就是方便,三年之约完成了。

紧绷了许久的精神,一下子松懈下来。

曹颙不由地鄙视自己个儿,虽然他一直嘴硬,说不怕招投标流拍,只要有利益做驱使,商贾会蜂拥而至。但,实际上,嘴硬只是嘴硬罢了,他心里委实没底。

到了这一步,不管接下来拍的如何,今儿的招投标大会已经算是成功。

不晓得是拼伤了力气,还是什么,在接下来的蒙古茶道项中,刚才在南洋贸易额一项中失利的方家并未再举牌。

蒙古茶道的两项招投标,就在几个晋商中较量着,过了一百万后,举牌子的剩下三个大户。

范家、王家、亢家中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