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定罪(第2/2页)

涉案四人,李煦,当革织造职解任,卸户部侍郎衔儿,削世职,发遣西宁军前,房屋、铺子、土地、家人俱都列册充公,填补以上所欠钱粮;李煦长子,候补知府李鼐,插手织造府公事,杖一百,革去功名,徒三年;李家家人钱仲璇、相公沈毅士,杖一百,流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李煦的罪,议得不算轻。

发遣军前,这是重刑罚,仅次于死刑。

几位总管,都有些吃惊,却也没有多言,就在十六阿哥的折子上联名。

十六阿哥将折子递到御前时,雍正正看苏州过来的另一个折子。

折子是苏州织造胡凤翚所奏,提及康熙三十二年二月一笔两千两银子的买米钱,已经报销讫,所买米石并无存贮在仓。

雍正既已决定放李煦一马,再看这折子,就只觉得好笑。三十年前的账本,都能查得出来,这胡凤翚不可谓不用心。

虽说是奉旨勘察,但是做到这个地步,有咄咄逼人之态,雍正并不觉欣喜。

他想起年羹尧的性格,也是如此,不给人留转圜余地。这胡凤翚如此卖力地查李家的罪证,到底是忠君,还是因年羹尧与曹颙的私怨,要替年羹尧出气?

年羹尧执掌西北,是雍正的用意。雍正愿意为他撑脸面,让他在西北树威,却不愿他插手到其他事务上来。

想到这些,雍正心中有些烦躁。

看完苏州的折子,再看十六阿哥的折子,他就觉得心中舒坦多了。

他将此事转交内务府,除了给李氏与曹颙母子留脸面外,还想看看十六阿哥会如此处置。

毕竟论起来,十六阿哥才是李家的血亲。

这个折子,却是不显私心,很是合雍正的心意。

“李煦七十了,发遣军前也不堪驱使,流盛京吧。”雍正拿起朱笔,在折子上加注几字,而后批了个“准”。

十六阿哥听了,心中松了口气。

虽说旗人有规矩,“五刑不加身”,轻的改鞭、改枷,重则直接处死。但是也没什么人获罪,若是皇上亲自过问的案子,即便是旗人身份,该杖也要杖,该流也要流。

盛京又没有宁古塔的苦寒,没有新疆的遥远,流放盛京,算是千里之流,算是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