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无非是一个历史符号答彭晓芸问(第3/3页)

《临时约法》本来规定实行总统制,当不能不让袁世凯当总统的时候,突然改为总统的各项命令,必须有国务总理或有关部的总长副署,否则无效。权力收归内阁和国会了,但是,总统却没有解散国会、重新举行选举的权力。也就是说,这个总统没有一个民主国家最高领导人应有的权力,矛盾尖锐时无法诉诸国民通过选票去裁决。这个约法是国民党控制下的临时参议院制定的。制度设计没有顾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其指责个人,不如记住制度缺陷带来的惨痛教训。

再说宋教仁案。当时凶手抓到了,凶手与袁世凯的心腹、国务总理赵秉钧的来往电报也缴获并公布了,上海地方检察院显示了司法独立的气概,发出传票,传讯赵秉钧。完全有可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如果走这条路,中国有可能走上法治的康庄大道。可是孙中山不顾党内多数人的反对,不考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硬要搞“二次革命”。他不相信选票和司法系统,他相信枪杆子,结果不到两个月,全军覆没,丧失了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好时机。

至于称帝,更是背叛共和的行为。与袁世凯共事多年、深知其人的徐世昌说:袁世凯一生谨慎,我也搞不懂为什么他怎么会走上这一步。背叛民主共和制度,确实是犯罪行为。

彭晓芸:所以在评价袁世凯的时候觉得他有一种矛盾,一方面他维新,最后居然变成一个皇帝迷,到底是什么样的制度文化,导致帝制的幽灵在中国徘徊不去?

袁伟时:当然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没有法治的传统和民主的传统。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家长制的;政权是家或家族形式扩大化,是从上到下的专制体系。在这样文化熏陶下面的人,他的思维、习惯都是集中的,专制的,大权在握,建构的必然是大权独揽的体制。所以很容易出现大小不同的专制统治者。

彭晓芸:从袁世凯个人经历来说,有一些资料说他年轻的时候是比较游手好闲的,后来他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做出成绩,他后来有所作为是从什么资源发展出来的,他这种思想是不是不够牢固?

袁伟时:袁世凯原来连秀才都没考上,靠父辈的关系投奔驻在山东的庆军统领吴长庆。但是这个人进入吴长庆幕下之后,他就勤奋了,而且很有危机处理能力和应对能力。1882年7月,朝鲜兵变。8月,吴长庆率军进入朝鲜;所部军纪松弛,奸污妇女,抢掠财物;袁世凯砍掉7个违纪者的脑袋;剿灭乱党,亦极其果敢。吴长庆赞扬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一下子就赏识他提拔他了,他很年轻便在朝鲜发达起来了。他是为个人前途奋斗,新思想是后来慢慢学来的,既不系统,也不巩固。

神化和鬼化都歪曲了历史

彭晓芸:最近广东的学者骆宝善在媒体对袁世凯做出新的评价,有人就提问说:“可不可以说孙中山是革命者,而袁世凯是渐进改革者?”骆的回答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实际工作都是袁世凯做的,他做的实际工作远比孙多”。有人问为何拿破仑称帝法国人能接受,而袁举国皆讨之,骆答:“国情不同,其实民初袁有两个称呼,一为中国的拿破仑,一为中国的华盛顿。”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袁伟时:他的建树比孙中山多,那是肯定的。孙中山后来鼓吹国民革命,收获的是蒋介石独裁专制。孙中山声名在外,但是实际建树不多。国民党执政之后不遗余力造神,把孙中山偶像化。一个神化,一个鬼化,那样就歪曲了历史。孙中山民主、法治精神不够,不是华盛顿。袁世凯雄才大略不足,也不是拿破仑。不同文化,结出不同的果。

法国之所以会产生拿破仑,是因为大革命以后混乱了10年。从1789年革命爆发年到1799年拿破仑上台,10年动乱,杀了很多人,革命者之间互相残杀;再加上对外战争,生活很动荡,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拿破仑代表一种安定力量出现了,所以老百姓接受他。这个时候他当执政府执政,后来当了10年皇帝,很有建树,对外战争建了一个很大的帝国。但是他也站不牢,整个法国也安定不下来。法国革命之后70多年才安定下来,民主制度建立后才慢慢安定下来。在现代一个专制制度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实施民主,尊重公民的权利,保障公民的自由,让制度与公民的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彭晓芸:那么,袁世凯这样的一个历史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留下的遗产,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有什么经验教训?

袁伟时:袁世凯有所作为的地方可以留给我们参考与借鉴。比如改革首先要重视人的观念变革,特别重视开官智,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又如改革要从社会基层和社会各个方面去培育,他推行地方民主自治,建立新的独立的司法体制,都是有成绩的;另外他重视培育人才,办任何事情相应建立有关学校;重视开放,延揽海归,勇于学习外国的东西。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高度看,袁世凯这样的人无非是一个历史符号。中国专制体制、专制文化要转变到现代社会,要让现代文化在中国牢固地扎根的话,有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袁世凯是新旧过渡、两种文化、两种体制过渡里面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指标性的人物。新的思想让他有所作为,建树来自现代文化;但是传统毁灭了他,最后前功尽弃。

俄罗斯不是给赫鲁晓夫立了一个纪念碑吗?艺术家给他建了一个黑白纪念碑,一边黑一边白,赫鲁晓夫确实是这样的。假如给袁世凯立一个纪念碑的话,我想他也是这样的一种人物,传统和现代同时体现在他身上。

2006年12月13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