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二十世纪(第3/3页)

第三个理论问题,中国的宪政正在生长。我想中国社会转型既然是和平的,我们是不是要等待哪一天突然有个英雄下一道命令,明天实行宪政?我想这个是不可靠的,可靠的是我们现实生活里宪政的生长。而在我看来,中国的宪政正在生长。以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和延安农民看黄碟事件为标志,中国人在不断地捍卫自己的权利,中国人的公民意识在觉醒,这是宪政最深厚的基础。它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前提就是公民的自由权、财产权。只要市场经济在发展,这个过程不可能中断。我们看到宪政在生长,但是这个过程非常曲折。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这个过程,批评妨碍宪政的措施,另外一方面又支持那些积极的因素。我想这也是个大问题。

第四,我们要是不想中国再走一次大弯路的话,思想上要争取打赢。现在的民族主义思潮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利用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应该尊重,文化革命这样摧残传统文化无疑是罪恶,希望永远不会重新在中国土地上出现。但是传统文化应该有一个边界,在我看来,这个边界就是在制度层面上它不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了。现代社会、现代国家,它的制度在各国是大同小异的。有人提出是不是要发挥儒家的“外王”作用,我想这是错误的。只有个别地方个别枝节之处它可以有这样作用,总体上是不可能的。每一个国家的现代社会制度都有它的特点,但是根本上的要求达不到的话,你就不是现代社会,不是现代制度。我认为这个问题也不能含糊,应该非常彻底地想清楚,说清楚。

作于2010年12月12日

删节后刊登在《羊城晚报》2010年1月2日B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