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背水之战(第2/2页)

汉军出动之前,韩信曾经传令军中,不得斩杀广武君李左车,有能够生擒李左车者赏赐千金。战斗结束,有将士擒获了李左车,五花大绑押送到韩信帐前来。韩信当即下令松绑,让出自己的坐席,请李左车坐西向东就上座,自己坐东向西陪下座,待以师长之礼,虚心求教说:“我有意乘胜北上攻打燕国,东去讨伐齐国,以先生之明察睿智,怎样才能取得成功?”

李左车推辞道:“臣下听说过,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人,不可以图存。如今的臣下,不过是一军败国亡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商议大事?”

韩信说:“我听说过,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百里奚在秦国而秦国称霸,并不是百里奚在虞国愚蠢而在秦国贤明,在于虞国不用而秦国重用他的缘故。如果陈馀听从了您的计策,我韩信怕是已经成了俘虏。正因为陈馀不用您,我今天才能侍奉求教于您。”

韩信坚决而固执地求教说:“我诚心诚意地想要听取您的意见,请您务必不要推辞。”

李左车为韩信的诚意所动,回答道:“臣下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狂人之言,圣人也有选择的余地。臣下的意见未必可用,只是输诚奉献愚忠而已。”

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以后,李左车接着说道:“成安君有百战百胜的计策,因一时的失算,军败鄗城,身死泜水。如今将军渡过黄河,俘虏魏王魏豹,兵及阏与,擒获代相夏说,又一举而出井陉口,不到上午结束就击败二十万赵军,诛杀成安君。真是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就连细民农夫都人人震恐,放下农具,停止耕作,暖衣饱食,得过且过,一心要等到将军的命令落定以后才敢有所行动。这些,都是将军的有利之处。

“然而,连续大战之后,百姓劳苦,士卒疲惫,实在是难以为继。如今将军倘若统领疲惫之师,屯军于坚守的燕国城池之下,欲速战不得,恐怕旷日持久也不能攻克,一旦不利的形势出现,军威气势必然削弱,一旦时间拖长,粮食必然短缺,难免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如此一来,弱小的燕国不能降服,齐国必定据境坚守。如果燕国和齐国都不肯降服,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战就难以分辨胜负。这些,都是将军的不利之处。”

李左车分析了韩信的长处和短处之后,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臣下以为,将军北攻燕、东攻齐的强攻之策是一种失策,因为善于用兵的人,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对方的长处,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方的短处。”

韩信一直用心倾听李左车的话,这时候,他插话问道:“那该怎么做呢?”

李左车回答道:“如今为将军谋划,不如暂时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国,抚恤遗孤,从方圆百里之内,征集牛羊酒食,日日犒劳将士。在养精蓄锐的同时,摆出大军北上攻燕的架势。然后呢,派遣说客奉书信前往燕国,显示汉军的强势,张扬我方的长处,如此行事下来,燕国必定不敢不听从。燕国降服以后,再派遣辩士前往齐国劝降,齐国也一定会随流顺风而降服。”

韩信赞赏地说道:“好。”当即接受了李左车的计策。

于是,韩信派遣使者前往燕国劝降,燕国接受了,完全如李左车所料。

韩信又派遣使者前往荥阳去见刘邦,汇报顺利攻克赵国的结果,请求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赵国,刘邦同意,正式下令册立张耳为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