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李元昊的运气(第2/2页)

那就退吧。

原路返回,李元昊的党项大军回到了宗哥河边,也找到了他们留下的浅水标识。就在这时,扑天盖地的吐蕃精兵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反正绝对不是鄯州城方面的追兵,数量之多竟然在10万人以上!面对这样的伏兵,党项人只有选择仓皇渡河,越快越好,从那些浅水处冲过去!

于是千军万马冲进河,成片的尸体浮上来,全都淹死了……天杀的吐蕃人,竟然悄悄地把他们放在浅水处的标识挪到了深水处,这时候突出奇兵攻击,等于是迫使党项人跳水自杀。

那一天李元昊侥幸逃生,他回头看着满河的尸体,还有对岸数不尽的军械辎重欲哭无泪。历史证明,他真的是小瞧了唃厮啰。这个吐蕃人早在他进抵鄯州城开始攻击时,就把10万大军埋伏在了宗哥河边,他的退路之上,无论前线多紧,都从来没动用过这支力量,就是要在这时出其不意,让宗哥河变成党项人的坟场。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对党项人的打击是致命的。残兵败将逃回去,连同李元昊在内,都再不敢对河湟吐蕃正视。终唃厮啰一生,直到他去世为止,党项人再没敢对河湟用兵。他们看清楚了,唃厮啰就是李元昊的克星,通过战争的检验,在各个方面,两人都是水火不容。

李元昊善攻,不择手段,疾如烈火,进兵的速度、战争的胃口的确惊人。可纵观唃厮啰,他夺回赞普实权,以及这次战役的胜利,完全是靠了一个“忍”字。无论是李立遵、温逋奇,还是李元昊,都是主动去挑战他,被他绝地反击,一败涂地。

有这样的人物屹立在西疆,不仅是李元昊的噩梦,更是中原的汉人、河西走廊里残存的回鹘散部等党项敌方的幸福。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一直保持着河湟吐蕃的稳定、富强,该有多好!

可该死的是,吐蕃人的老毛病没多久就又犯了。

百余年前的噩梦重演,吐蕃再一次内部分裂。这一次的分裂级数是致命型的,没人敢于冒犯的赞普被自己的亲生儿子背叛。

唃厮啰原配夫人所生的长子瞎毡、次子磨毡角分别逃离青唐城,各自拥兵自重,盘据高原,从此不受父亲节制。为了安全,他们更选择向父亲的仇敌示好,其中次子做得最到位,经他同意,他的首席谋士郢城俞龙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李元昊的儿子,变成血肉至亲。

缅颜事仇,报敌叛国!想不到一世英雄竟然生出了这样的败类,唃厮啰无可奈何,面临分裂,他选择后退,把自己的王城从青唐城后移,迁到了历精城(今青海西宁西),就此让出了战争的主动权。

这就是运气,吐蕃人不战自乱,让李元昊平白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说到这里,就要论述一下英雄与时势的关系了,具体点就在于一个民族的兴起的最大要素是什么。那决不是出现了耶律阿保机、赵匡胤、李元昊、完颜阿骨打、铁木真或者朱元璋、努尔哈赤等不世出的人物那样简单,而是历史中看似巧合,实则必然的那些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比如说,唐末不乱,耶律阿保机不可能趁机做大,让他在李世民时期出生,他不过是个低眉折腰的蛮族小酋长;如果五代十一国不是乱到了极致,百姓们再也不堪忍受战乱,再加上刘承佑砍了郭威、柴荣的全部儿子,赵匡胤终身就是个将军命;如果不是百年和平把宋、辽两国都圈养成了温室动物,金兵再强,也没办法在13年之内就把两个超级大国灭亡;铁木真的运气更好,统一了草原之后,四下里一看,金,早就不是铁血强国了,连南宋都拿不下来,而南宋,种种原因,让它比北宋更加的富足,也更加的糜烂,蒙古铁骑只管纵横驰骋,世间早己没有强敌……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具体到李元昊的身上,从吐蕃人内乱自残开始,命运之神就对他露出了笑脸,他没有可能不成功,唃厮啰的儿子,还有赵祯以及他的臣子们都在推波助澜,把他往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推。具体的做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