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汉皇朝的盛极而衰(第2/9页)

霍光这一拒绝就得罪了两个人:上官桀和盖长公主。此时还有另一个人也对霍光产生了不满。御史大夫桑弘羊建立了盐铁专卖制和酒税法,为国家增加不少财富,可谓功高一等。他也为自己的亲戚要求官爵,同样被霍光拒绝。

这个消息被燕王知道了。燕王作为汉武帝年长的儿子,汉武帝却没有传位给他,反而传给了最小的刘弗陵,他心里一直很不满,虎视眈眈地盯着帝位,这会儿正准备造反。为了增加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他打算拉拢桑弘羊和上官桀,于是,以燕王刘旦为首,上官桀和盖长公主为辅的造反团队成立了。

按照上官桀的计划,要先利用燕王刘旦的身份,发动政变,在政变成功之后,再干掉燕王刘旦,由他自己来掌握大权。这个暂时联合起来的政治集团的主要目标就是霍光。公元前80年,上官桀、燕王刘旦等人加紧了政变的准备工作。燕王刘旦将夺取帝位的赌注压在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十多人,带了大批金银珠宝,贿赂盖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夺取帝位。偏偏这个时候霍光增加了大将军麾下校尉(部队长)的人数。于是上官桀以燕王名义,提出了弹劾霍光之奏文:“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打算朝匈奴借兵。所有这些,是为造反,为了他自己当皇帝。”

上官桀已经计划好了,等到霍光休假的时候就把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然后趁机宣布霍光的“罪状”,再由桑弘羊组织力量共同胁迫霍光辞职,从而废掉汉昭帝。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这封举报信送到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扔在一边,看都不看。

第二天上早朝,霍光听说有人弹劾自己,就站在张贴汉武帝时所绘“周公辅成王图”的画跟前,也不进去。汉昭帝见霍光没来签到,就向大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昭帝听了没说话,直接朝霍光说:“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你是没有罪的。以你现在的实力,如果真的要造反,根本不用如此大动干戈!”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就这么流产,被十四岁的昭帝一针见血地拆穿,所有在朝大臣对昭帝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智慧无不表示惊叹,同时霍光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稳固。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并没有放弃夺帝位的念头,他们也打算摆一回“鸿门宴”。由盖长公主设宴请霍光,到时候部署好伏兵,一举将之杀掉。除掉了霍光,皇帝根本不足为惧。然后废掉昭帝,改立燕王。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这句话再次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霍光正准备去赴约呢,长公主门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燕仓向自己的上司杨敞(司马迁之婿)打了小报告,杨敞就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于是燕王造反的计划再一次失败。昭帝、霍光这回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连同盖长公主的情人丁外人等,全被处死。盖长公主、燕王刘旦畏罪自杀。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所以未被废黜。

盐铁专营的制度化

自汉高祖以来,长期的战争对社会的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经过几十年的休生养息,到汉武帝时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复苏,但是几次出征匈奴几乎掏空了国库的一大半,因此皇帝不得已要向富商巨贾们借钱。当时汉朝的几个大富翁大多都经营有盐和铁的业务,文景帝时期吴王刘濞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就是煮盐。战国以后铁器成为农具的主流,具有广大的市场,因此,铁器的贩卖也具有高额利润。然而这些大富翁并没有强烈的奉献精神,既不肯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财力,也不帮国家分忧解难。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策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改变。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桑弘羊。

桑弘羊,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他的幼年是在春秋时期的政治中心洛阳度过,洛阳作为一个传统的商业城市在当时已经有五万多户人居住,约三十万人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桑弘羊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接触到的是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对社会各个阶层人的生活也比较了解。

桑弘羊是汉朝的经济奇才,自十三岁入宫,到燕王之变被杀,共从政六十余年,其中五十多年都在武帝时期。可以说,桑弘羊的主要作为都与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决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桑弘羊总管国家财政期间,为了彻底解决财政困难问题,桑弘羊制定或修订、实施了诸如机构改革、盐铁官营等一系列新的财经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经济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继承帝位,不久便在茂陵为自己修建陵墓,并准备把各地的豪富迁到茂陵邑(今陕西兴平东南)去,桑弘羊一家也在被迁之列。他随驾离开洛阳,经长安前往茂陵,到长安时因精于心计被选入宫,成为武帝的侍中(亲随)。侍中是个小官,管理皇帝的日常生活事务,但由于可以经常陪在皇帝身边办事,很多豪门富室都羡慕这个官职,都想为自己的子弟谋得这一职位。

此时正是汉武帝出征匈奴时期,充足的战争经费是战胜匈奴的一个重要保障。连年战争增加了财政支出,除了要准备充分的粮草、武器、战马供应外,还要对作战胜利后的官兵进行赏赐,对归降者进行生活安排。加上其他方面的巨额财政支出,武帝初年的财政蓄积消耗得很快。公元前129年,大农令(财政经济大臣)郑当时迫于财政压力决定对商人的车船征税。

公元前127年,建立朔方郡,参加筑城的人有十几万,费用达数千亿钱。除此之外,对打了胜仗的官兵赏赐的黄金总共二十余万斤(黄金一斤值一万钱)。这几次折腾下来,郑当时一看年度财务报告,顿时内心就有些崩溃,立马向汉武帝报告:国库的钱不够用了。他建议采取用钱买官及赎罪的办法增加财政收入。武帝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各位大臣开了个会,设定了花钱买官的等级和钱数:“武功爵”十一级,最低一级值钱十七万,其他各级依次提高,最高可以买到第八级,九级以上专用于奖励军功。

加征车船税和设“武功爵”虽然改善了朝廷的财政状况,但是“治标不治本”,根本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这时桑弘羊站出来,提出了打击大富豪势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