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永历:生为猎物(第4/13页)

所以,瞿式耜率领群臣,一遍遍坚决劝进。反复劝进无果后,他又拜访桂王府,和朱由榔促膝长谈。他好不容易才弄明白,朱由榔不肯当皇帝,是怕树大招风,于是就从这里入手进行动员。他说:“表面上看,皇帝这个职位很危险,实际上却是最安全。因为从根本上说,所有的朱姓子孙现在都是清王朝的猎物,满洲人为了巩固江山,必须把所有近支王公斩尽杀绝。以您血统之高贵,现在已经是满洲人的第一号猎物,即使不做皇帝,人家也不会放过您。而做了皇帝呢,则半壁江山都在您掌握之下。我们这些大臣不死,您就死不了。再说,现在天下大势还混沌不清,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领土上还有数十万抗清大军。如果经营得法,把清人打回江北,打回关外,就有很大希望。只有光复大明,您的安全才真正有保障。所以,不管您当不当皇帝,国家的命运和您的命运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只有当了皇帝,光复明朝,才是王爷您切身利益之所在。”

一席话说醒梦中人。朱由榔把瞿式耜的话向太妃一转述,太妃很快就明白了自己是妇人之见,瞿先生的话确实是真理。因此,太妃当即发布命令,说王爷同意大家的请求了,门口跪着的大臣们起来吧!

一声令下,整个梧州欢声如雷。南明各地喜气洋洋,他们终于有了最名正言顺的主人,整个抗清大业终于有了主心骨了。

按当时的政治惯例,藩王要当皇帝,第一步是宣布监国。广西地处偏僻,不宜立都。大臣们用最豪华的车驾,把朱由榔一家接到风景秀丽的广东肇庆,在这里把衙署突击改建成金碧辉煌的皇宫,于十月十四举行了监国大典。朱由榔高坐宝座之上,接受几千名大臣的三跪九叩之礼。

在监国大典上,朱由榔标准的帝王外表给全体官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许多人内心感叹:“凤准龙颜,真中兴主也。”他按照前朝老太监的指点,一举一动都端凝有度,不怒自威。平时从来不敢当众讲话的他,那一天居然当着上千名大臣的面,把瞿先生事先给他准备好的讲话讲得流利洪亮,慷慨激昂的讲话感动了所有人。史书记载,当时的场面是“百官拜谢感泣,各图自奋,颇有中兴气象”。

以前虽然贵为亲王,但朱由榔从来没有掌握和运用过权力,所以他受到的尊敬都是表面上的,连家中的仆人对他都没有畏惧心理。在监国大典上,朱由榔才头一次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拼了性命争当皇帝。他头一次尝到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滋味——所有的人都在他面前匍匐战栗,他们的生死荣辱都在他一人的掌握之下。他突然间觉得自己的躯体如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瞬间高大了许多倍,身体里的能量瞬间也增长了许多倍。

大臣们说他“龙姿日表,真尧舜之质也”,说他“天纵圣明,文武全才”,说他“英明特达,才学过人”。说得多了,他的自我感觉也发生了变化。平生第一次,他有了价值感,有了自信,有了工作的热情。他召来瞿式耜,和他彻夜商讨人事安排,策划军国大事。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他听从瞿式耜的建议,汲取前代滥用特务以及广选秀女以致不得人心的教训,宣布“不设东厂,不选宫人”,人们闻听,欢呼雀跃,称此“为始政之最美”。大臣觉得他们终于选对人了,朱由榔也心情激越,决心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做一个带领南明走出困境的伟大皇帝。

然而,他的工作热情消退得很快。监国大典举行后的第六天,朱由榔正在吃晚饭的时候,传事官突然来报:“清军连下福建漳州和江西赣州,已经到达广东边境。”

手里的筷子掉到了桌子上,朱由榔的大脑中马上跳出两个字:逃跑!

听说监国下令举国西逃,瞿式耜等大臣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他们怀疑自己听错了:现在清军尚在江西,离广东尚远,下一步是不是进攻广东还属未定。即使进攻广东,南明西南军队还是很有实力的,有把握御敌于国门之外。如果主动逃跑,岂不是把广东拱手让给清军吗?西南一共只有五省,失一省少一省啊!

由于这个决定太荒唐了,所以大臣们以为监国就是情急之下顺嘴一说,都没当真。没想到,第二天监国召集以首席大学士瞿式耜为首的所有高级大臣,让他们立刻安排逃往广西的路线。

一听监国是动真格的,大臣们着急了。他们反复给监国分析局势,说明为时尚早,不急着逃走,当务之急是安排广东防务。南明之所以要立皇帝,最重要目的就是关键时刻凝聚人心,稳定局势。如果这个时候逃走,肯定“全国”人心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朱由榔一声不吭。他的理智让他明白这些大臣说得有道理,可是他的情感不受大脑支配。虽然理智告诉他清军尚远,但是恐惧感一刻不停地在他头顶盘旋,让他头昏脑胀。老桂王当初在衡阳迟迟不走的教训,在他头脑中刻下了无法改变的条件反射——遇到危险,逃得越快越好!天下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清军突袭而来,他可不想再次经历落到敌人手里的滋味。

在大臣进言的时候,朱由榔没有言语。然而,一夜之后,朱由榔还是再次召集群臣,命太监宣读自己起草的下令西逃的诏书。大臣们百般劝喻,他丝毫不为所动。才当了七天监国,他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他是一国之主,拥有最后的决定权。所有决定,不管多么错误,只要他铁了心,最后都能实施。这是专制政体的最大特点。

瞿式耜等人不依不饶地劝谏,只是把西逃又推迟一天而已。监国大典举行后不到十天,一次举国大迁移开始了。所有大臣都跟在朱由榔身后,在重兵保卫下,日夜兼程。平日娇生惯养的朱由榔此时表现出惊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日夜奔波。不数日,他就到达了广西梧州,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桂王府。

回到王府后,朱由榔的心才安定下来,有暇关心局势,思考问题。他派出探子去打听清军的动向。打听了数日,没听到清军进入广东的消息,却听到另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广州又出了一个新皇帝!

原来,朱由榔不顾广东人死活,仓皇逃走,令广东军民大为失望。正好在这个时候,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鏼坐船从福建逃到广州。留在广东的原南明官员苏观生突发奇想,何不趁广东士人气愤于永历放弃封疆之际,另起炉灶,援引兄终弟及之义,拥立敢于抵抗的隆武帝的弟弟为主?此计一出,许多想获拥立之功的士人纷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