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枭》第四部 骗枭 三十三(2)

东晋王朝建都于此,改名建康。东晋初,城池和皇宫均扩大。但到中期又在建康城中建军政中心东府城。城周围仅三里九十步,位于青溪南岸,秦淮河北岸。到梁武帝时,城市人口达二十八万户,周围二十里,主要商市在秦淮河北与雨花台之间,“淮水之北,有大市百余,小市十余”。宋、齐、梁、陈诸朝在此建都时亦依此。

隋统一全国后,将南朝建康城荡为平地,辟为农田。但在唐代它又渐渐从地里长出来了。先是县,后是郡,再是州,逐步升级,五代时为吴国重镇,至南唐时再度成为国都。南唐的金陵城周围达二十五里四十五步,秦淮河及石头城都被包在了城内。自南唐以来,金陵城被分成了三大块。城西北地势较高,专设屯兵军营:城中为宫城及御路;城南部接连航运要道秦淮河,为繁荣的商业中心,也就是市肆区;南唐灭亡后,北宋在金陵设江宁府治,南宋时又改称建康,作为行都。秦淮河又成了纺织业中心。

对秦淮河的这一沿革,卞梦龙并不上心。可以说,如果秦淮河的过去有什么东西能打动他的话,那就是它的烟花气息。

自东晋以来,秦楼楚馆,歌楼舞榭,骈列于秦淮河西岸,游船画舫亦纷集河上。它在六朝时亦是烟花雪月飞,粉红黛绿荟萃之地。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七绝脍炙人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风一直呼啸过宋元,而到明代,秦淮烟月达到了极盛时期。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于洪武年间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其城垣范围“东尽钟山之南岗,西距石头,南贯秦淮于内外,北依狮子、九华诸山而控后湖”,周长九十六里,城厢面积达六万余亩。城垣极坚固,在山地利用山岩做基础,平地则用条石砌筑。用大型城砖砌墙,砌砖时以石灰拌糯米汁灌浆胶结,高度多在四至六丈。其时城中人口连禁军近七十万。那时城中商业区仍集中于秦淮河两岸,多种手工业及商号号称一百零三行。因商旅太盛而大量建榻房。在其附近又建十六楼,作为娱乐场所。这种格局进一步刺激了秦淮河的烟花业发展。

清乾隆年间,秦淮河进入了一个新的繁兴时期。有的事耐人寻味。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陷南京,定为国都,名“天京”,已把秦淮河畔的烟花业一扫而空了。但至清军陷天京,太平天国失败后不久,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欲兴商业,效管仲之设女闾”,力图在短期内生造出大清恢复南京后的繁茂太平景象,于是发驰娼里,设宫妓六院,广招四方游女,上海、苏州的一批妓女闻风亦赴南京。曾国藩还亲自约了几个幕僚买棹游览。一时秦淮河上仕女欢声,商贾麇集,秦淮河畔又成了河房密集,灯船毕列,赌场遍地,妓女成群之地。降至清末、民国,久久不衰。

秦淮河有两个源头,南源出溧水昙东庐山,北源出句容县宝华山至南京方山附近汇合后直抵城下,流经通济门又分为“外秦淮”与“内秦淮”。

这是一个灰蒙蒙的上午,卞梦龙两手插到衣袋中,信步走到了通济门。他站着,一只狗跑过来舔他的鞋,又在他的鞋上嗅了又嗅。街上行人稀少。一辆擦得一尘不染的黄包车从一条弄堂里出来。拉车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他把狗一脚踢开,招呼道:“过来,围着内外秦淮跑一圈。”那车夫一听是笔好生意,忙过来。他提着包上车了,把布包置于两膝之间,踩踩踏脚板上的铃,车夫便小跑起来。而那只狗则跑到路中央,呆呆地目送着黄包车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