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花县志》,卷一,32—33页;《广州纪录报》,1835年4月14日、1836年2月23日。

2 《花县志》,卷一,31—33页;《广州纪录报》,1835年9月1日。《花县志》中的描述,可与魏伊格(Wieger)《道德信条》(Moral Tenets),405—439页作个比较。

3 《广州纪录报》,1835年9月29日、7月19日、1836年10月25日。

4 《花县志》,卷一,30—33页。

5 同上,卷一,32页;《广州纪录报》,1836年2月16日。

6 同上,卷一,32b页。

7 同上,卷一,32b—33、35页。

8 同上,卷一,32、33b、34页;《广州纪录报》,1835年10月13日;关于现代客家人遵从的这些习俗,参见高著《客家》第六章及各处。

9 康德谟(Kaltenmark)《意识形态》(Ideology),39页;卫礼贤(Wilhelm)《易经》;魏伊格《道德信条》,399—400页。

10 高延(De Groot)《宗教体系》(Religious System),卷六,953—955页。

11 同上,963页。

12 侯《灾星》,209—219页。

13 高延《宗教体系》,卷六,957页。

14 同上,967—968页。

15 《玉历至宝钞》,39—40页;克拉克《玉历》,233—244页。关于这本书与太平天国信条之间可能的联系,参见瓦格纳(Wagner)《天国观念》(Heavenly Vision),50—51页。

16 大英图书馆藏1839年版的《玉历至宝钞》(书号15103.C35)含有一份登录由信徒捐赠的钱财数目和散发的抄本清单。

17 插图引自《玉历至宝钞》,33b—34页。

18 魏伊格《道德信条》,119页;关于编撰范围,见“阎罗和玉历”一文。

19 《玉历至宝抄》,43—44页;魏伊格《道德信条》,363—367页;克拉克《玉历》,324—327页。

20 魏伊格《道德信条》,367页;《玉历至宝钞》,44页。

21 玉帝的称号是“玉皇大天帝”。参见瓦格纳《天国观念》,34—35、49—50页;克拉克《玉历》,238—239页。

22 《玉历至宝钞》,39页;魏伊格《道德信条》,347—349页;克拉克《玉历》,251—254页。

23 克拉克《玉历》,272页。

24 同上,289页。

25 同上;《玉历至宝钞》和《道德信条》各书中随处可见。

26 关于每年处决数百人,一天最多时处决十七人的史实,见《中国丛报》,卷一,291页,卷四,385页。

27 《广州纪录报》,1835年8月25日。

28 见《中国丛报》,卷四,376、384页。

29 有关拐卖孩童横行的事迹,参见《广州纪录报》,1835年10月27日;《中国丛报》,卷四,536页。

30 《玉历至宝钞》,50b—51b、58b页;克拉克《玉历》,398—400页;魏伊格《道德信条》,391页,与这些说法有所差异。

31 《玉历至宝钞》,50页;克拉克《玉历》,394页;魏伊格《道德信条》,385页。

32 《广州纪录报》,1836年8月30日。

33 关于黄、吴家族考试的成功,见《玉历至宝钞》,78b、79页,以及克拉克《玉历》。关于印刷工人的短缺,见《广州纪录报》,1836年6月28日。

34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9页;《玉历至宝钞》,58页。

35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9页。

36 梅谷(Franz Michael)《太平叛乱:历史和档案》(The Taiping Rebellion: History and Documents,以下简称《太平叛乱》),卷213,53页。这里的描述,基本上根据金毓黻编《史料》,6页,以及向达编《资料》卷二,632页,只做了些微更动。

37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9页;《太平叛乱》,53页。这两段资料多有交叉,但并不完全相同,尽管两段都是由洪仁玕提供的。有关梦境的精细分析,参见瓦格纳《天国观念》,18—19、34页。

38 见《太平天日》抄本,翻版载于《太平天国印书》,卷一,第三件,4页;《太平叛乱》,54、15—16页;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10页。

39 《太平天日》,载于《印书》,4b页;《太平叛乱》,54页。

40 《太平天日》,载于《印书》,5b页;《太平叛乱》,54页。

41 《太平天日》,载于《印书》,6页;《太平叛乱》,55页。

42 《太平天日》,载于《印书》,6b—7b页;《太平叛乱》,55—56页。

43 关于宝剑和金印,见《太平天日》,载于《印书》,页10b;关于宽恕阎罗王,见同书,11b页。

44 《太平叛乱》,59—60页。关于宫殿和家庭,见《太平天日》,载于《印书》,13页。

45 关于名字,见《太平天日》,载于《印书》,13页;《太平叛乱》,59—60页。

46 《太平天日》,载于《印书》,16b页;《太平叛乱》,62页。

47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12页。

48 转引自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12页,及《太平叛乱》1517页中的译文。

49 《太平叛乱》,20页;向达编《资料》,卷二,848页。库恩《起源》一文(357—358页)认为这些诗歌预示了一种“含糊但巨大的个人使命”。译注:这首诗并非洪秀全病后所作,而是日后铸剑时之作,亦见后文第六章。

50 关于他兄长的看护,见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12页。尼格(Ng)的《狂乱》(Madness)一书解释了这种错乱的含意。

51 瓦格纳《天国观念》,21—25页,对这场梦的确证和类别作了相当有见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