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有关洪秀全住所,参见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22—23页。

2 《太平叛乱》,105—106页;据《太平天国印书》8—9页之《天命诏旨书》改动。

3 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24—26页。

4 同上,29—32、36、42—43页。

5 有关圣库与兄弟会,见施友忠《太平天国思想的起源、含义和影响》,158—160页;关于救世史与千年纪年的情况,见瓦格纳《天国观念》,48—57页。孔飞力在《太平天国叛乱》276页中,强调永安城内各种宗教与种族主义相混杂。博尔在《末世学》198—206页中,则述及永安出现了一个具备超凡能力之领袖人物的新情况,以及对满族邪恶势力的辨别方式。

6 关于“小天堂”,见《太平叛乱》106页;《天命诏旨书》,9b页。对此,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见拉易《海盗》,248页;苏开华在《小天堂新见》中认定“小天堂”是指北京,而非南京;方之光和崔之清在《太平天国“小天堂”内含义辨考》中对南京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质疑。又见夏春涛《太平天国宗教》,84—85页;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208—209页;瓦格纳《天国观念》,67—69页。

7 《太平叛乱》,323—324页,有关讨论的材料又见321—322页;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80—81页;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94—96页。

8 《太平叛乱》,107页;《天命诏旨书》,载于《印书》,10b页。

9 《太平叛乱》,125—128页。

10 《太平叛乱》,108页,根据《印书》第12页之《天命诏旨书》略作改动,该文件于1851年12月7日公开颁行,尽管本人以为该文件早在数日前就已拟好;又见《太平礼制》,载于《印书》,5—6页,以及《太平叛乱》,129页,当中已有千年的提法。

11 此字用在1852年的永安比较合适,见《三字经》,载于《印书》,2页;该字在埃及字母中指的是“狂”而非“王”,在同一文件的后面部分,它们泛指所有中国的统治者。

12 《太平叛乱》,142—143页;《颁行诏书》,载于《印书》,1—2页;《太平叛乱》,143、144页注4。

13 见《天兄圣旨》卷二,41—42页,太平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最富戏剧性的是,1851年7月,周锡能与其他一百九十人组织叛变,11月事情败露,杨秀清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在太平军中大肆清洗叛卖者就是一个例子:又见《太平叛乱》,88—97、382—384页。

14 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53—56页。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78页,估计在永安的太平军人数约达四万人,有一半人数可以作战。

15 郭廷以在《太平天国史事日志》136—140页,与钟文典在《太平军在永安》64—75页一样,都列举了这些进攻;在《太平军在永安》61页中,钟文典认为达四万六千次之多;在107—110页中,他又考察了非法贸易问题;郭毅生《地图》,43—44页中有详图。

16 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141页,太平元年十月十八日;拉易《海盗》,254页。也许就像《中国的陆上朋友》(Overland Friend of China)在太平元年十月十八日所描述的那次战斗,转引自克拉克和格里戈利(Gregory)《西方人关于太平天国的报道文选》(Reports),14—15页。

17 《天兄圣旨》卷二,45页。

18 同上,卷二,45b页。

19 关于“终苦”,同上,卷二,47页;《太平叛乱》,102页,几乎全文引自《天命诏旨书》,载于《印书》5页。

20 《天兄圣旨》卷二,49b页,天兄耶稣最后开口说话是在太平二年三月十五日,也就是1852年5月3日,即桂林被围之时。

21 《太平叛乱》,102页。

22 《太平叛乱》,108页;《天命诏旨书》,载于《印书》,12b页。

23 《太平叛乱》,139—141页,根据《印书》之《太平条规》改动。

24 关于永安城内印刷情况,见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99—102页。从1851年到1853年的有关目录中,仅《印书》中的《幼学诗》《太平救世歌》就有十三个版本。《钦定新遗诏圣书》并不包括在内。其中第九个《太平条规》有两卷被错印成《太平规条》,后来被更正过来,这也是太平天国早期文献印刷方面的一个范例。

25 《太平叛乱》,153—155页,转引《三字经》,载于《印书》,1b—6b页,有所改动。因为《圣经》的“吗哪(甘露)”在汉语中释为“甜露”,故本人在此使用“甜露”。

26 《太平叛乱》,121—122页,转引《天条书》,载于《印书》,7b—8页。

27 《太平叛乱》,109页,转引《天命诏制书》,载于《印书》,12b—13页。

28 《太平叛乱》,108页,转引《天命诏制书》,载于《印书》,12b页,“贵妃”。

29 《天兄圣旨》卷二,28b页。

30 《太平叛乱》,166页,转引《幼学诗》,载于《印书》,9页。“夫道”一节第三行,对丈夫的形象比喻见诸桥徹次《中文大词典》的相关词条;“妻道”一节第三行,对妻子的形象比喻是“牝鸡若司晨”,有点像英语中的成语“如女子穿裤”(if the woman wears the trousers)一般。

31 《太平叛乱》,129—130页;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第二册,1251—1259页,对有关论据进行了研究,并列出人员名单。《太平叛乱》,191—192页,洪大全供词;据洪大全估计,1852年洪秀全在城中有嫔妃三十六人,离开时,随同者仍有三十人左右。但是,关于洪大全的身份、头衔及其供词真实性方面,长期以来,史学界都争执不已。参见《太平叛乱》,187—188页;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153—155页;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84页。

32 《太平叛乱》,110页,转引《天命诏制书》,载于《印书》,14页。

33 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106—107页。

34 《太平叛乱》,109页,转引《天命诏旨书》,载于《印书》,13页。

35 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122、127页。

36 简又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83—86页;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127页;《太平叛乱》,191—192页,洪大全供词;柯温《自述》,83—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