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后周世宗柴荣的辉煌(第2/2页)

柴荣明白,这不过是开始,统一天下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在他的心中,还隐藏着一个梦想。

这正是他的30年计划:10年统一,10年养民富国,10年外逐强敌,雄霸天下。

这是一个足够让今天的中国人激动的梦想。

他出身坎坷,历经磨难,见惯了中原百姓在战火中的苦难,见惯了军阀混战的嘴脸,见惯了契丹铁蹄肆虐中原的悲怆,现在,是到了有人结束这一切的时候了。

他不仅要做个皇帝,他也不仅仅追求一统天下的荣光,他追求的,是建立一个如盛唐般强大的帝国,在当时割据战乱的背景下,这似乎不可能,但是他确实一步步这样做了。

先是人事改革。高平之战后,北周在稳定局势的情况下开始了对朝臣的大清洗,诸多骄兵悍将被罢。他更是大力整顿吏治,惩办贪污,打击豪强,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农民垦荒生产,郭威没做完的事,他都做到了,且做得更好。

其后是军队建设。首先是淘汰冗兵,建立严格的士兵和军官选拔制度,大量老弱残兵解甲归田,既增加了劳动力,又加强了战斗力。建立中央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军人都是破坏者,他,却是一个建设者,他的一整套政治与军事制度,几乎奠定了后世中国政治体制的雏形。

最重要的,是统一战略。历来统一中华,无不在于“先南后北”或“先北后南”,柴荣,做了最聪明的一种。

他在位的时期,北周先后对南方各政权发动进攻,夺取了江淮和四川的大片富庶土地,但是,这是为了统一打基础,并不是为了先拿南方开刀,统一天下的第一步,就是要夺取幽云十六州,先解除外部威胁,再完成内部统一。

这看似很不可理解,一般不是先易后难么?可在当时,南方政权已经无力抗拒统一,唯一的强敌就是占有幽云十六州的契丹,这就好比吃肉一样,你总要先啃掉骨头,才能吃到肉,只惦记着眼前的肥肉,到嘴的美食也丢了。

经过5年精心准备,北周富强了,军队精锐了,出征,数十万大军水陆并进,直指被契丹割占数年的幽云十六州。大概还是慑于高平之战的兵威,契丹竟然望风而逃,后周军收复关南十起县,直向幽州进发,千秋大业,似乎一战可成。

可历史,却在这一刻发生了转折,积劳成疾的柴荣病倒了,沉痛之下,他不得不选择了撤兵。公元959年,一代英主柴荣病逝于开封。史载,民间百姓闻之,无不泪泣。

大凡帝王驾崩,泪水总是有的,可我相信,这次的泪水,是最真诚的。

契丹就这样躲过了他们最强大的对手,而柴荣一生里唯一的漏洞:军队国家化问题,在他的有生之年并未完全完成,这也给了他的部下赵匡胤篡夺皇位的机会。之后,黄袍加身,赵匡胤夺位,建立300年宋朝基业。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朝始终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拥有柴荣好家底的宋朝皇帝,却没有他那般的胆气,使汉家土地,终落入契丹之手。

千古遗恨,毫不为过。

但宋朝皇帝是幸运的,因为柴荣把统一国家的一切都为他们预备下了。富强的国家,强悍的军队,还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今人莫不赞叹宋朝的经济成就,但作为奠定者的柴荣,却被史家所忽视,被忽视的,还有他那个30年强国的伟大梦想。

颂扬康熙功业的一首歌中唱到“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而作为五代十国历史的了解者,我有时真愿意祈祷:上天,如果你可以改变历史的话,请再给柴荣30年时间,如此,华夏幸甚,中国幸甚。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赵普感叹,如果柴荣还在的话,他永远不会反,会忠心地当个臣子。

我承认赵匡胤也是英雄,但我也相信,那一次,他说的是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