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让炮弹飞(第2/3页)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巨大的弹坑和冲天的硝烟。

罗歇仔细地观察着周围,他并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的影踪,但是天空中时不时的会有一个个巨大的如同啤酒瓶子一样的物体落下来,每当它落到地面,便是巨大的火焰和冲天的烟柱,以及可怕的震颤。

身边的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罗歇拿起了话筒,里面传来地下火力控制所指挥员焦急的声音:“还没有看到敌人吗?”

在马奇诺防线里,炮手作战时就像在潜艇内作战一样,并不直接观测目标,而是由地面观测员用电话通知地下火力控制指挥所,对炮火进行指挥修正。

“没有。”罗歇转动了一下潜望镜,还是没有发现敌人。

“我想,他们是在用一种可怕的远程火炮向我们攻击。”

“我想也是。”指挥员说道,“请注意观察,发现敌人马上通知我们。”

“我会的。”罗歇答道。

此时的罗歇不会想到,在百公里之外,敌人正在对马奇诺防线做着什么。

“开火!”

随着一位德国陆军少将的大声命令,高昂起炮口的800毫米“多拉”大炮喷出长长的火舌,将可怕的巨弹射向空中。

不远处的铁轨上,另几门“多拉”大炮也跟着开火了,看着一门门巨炮咆哮的样子,鲁普雷希特一世的心里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畅快。

这一次他集中了20门“多拉”大炮攻击马奇诺防线,目的就是要对这条法国人引以为傲的坚固防线,来一次正面挑战。

如今的他手里的“多拉”大炮,已经非一战时轰击巴黎的“巴黎大炮”所能比的了。

当年为了轰击巴黎,克虏伯的军械工人造了著名的“巴黎大炮”,它有差不多有十二层大楼高的炮筒——长一百十八点二英尺,炮口直径八点二六英寸。它的二百七十六磅重的炮弹,是由堆到十二英尺高的四百三十磅火药发射的。以每秒钟五千五百英尺的初速把炮弹推向二十多英里高的上空,它在极高的同温层中几乎没有什么阻力地猛冲,然后借助引力向巴黎作弧形下坠。发明人埃贝哈特博士运用数学计算来推定所有因素——炮弹、火药量、三分钟空中飞行和大地的曲率——间的相互关系。

埃贝哈特用悬臂支架支撑炮筒,还设计了可以沿着铁路轨道滚动的有轮缘的车轮,为其提供机动性。“巴黎大炮”总重三百七十五吨,大炮本身就有一百八十吨。炮筒按固定的五十度的角度升高,而射程的增加或减少则由改变黑色火药的数量来调节。巨大的铁路旋车盘可使炮架和大炮作水平面的旋转以改变方向。

然而,不幸的是,即使是埃贝哈特博士这样的天才也无法预言“巴黎大炮”将击中巴黎的哪一个地区。炮轰开始的前几天,德国特工人员就接到了报告每发炮弹击中的地方的命令,但根据他们的报告进行的计算,甚至无法使一发炮弹击中战略目标。所有炮弹不分青红皂白地落在公园、公共建筑物、住宅和医院头上。仿佛要表明它的非战略目的似的,巴黎大炮于3月29日耶稣受难日,作了它最悲剧性的一次发射。下午4时30分,教堂里到处都是跪着做礼拜的人,那时,一枚对着巴黎中心的圣热尔韦教堂飞来的炮弹中止了其行程而落在屋顶上。

支撑拱顶天花板的一根大柱断裂了,数以吨计的石块哗啦一声坍了下来,压死了八十八人,内中有六十九个妇女,三个儿童;另有六十八人受了重伤。4月2日,星期二,举行了大规模葬礼,许多法国政府高级官员都参加了。当时德国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此曾专门下令巴黎大炮在那天下午保持沉默,但威廉二世却兴高采烈地乘汽车驶往圣戈班“巴黎大炮”的发射阵地,亲自向炮手们祝贺。

在发射五十发到七十五发炮弹后,“巴黎大炮”用旧了的炮筒就得拆下来被运到克虏伯厂,把炮口口径扩大到九点一五英才。这种安排使火线上每次只能有一门大炮。在三十九天内发射了一百八十发炮弹后,大炮就得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在那里再恢复对巴黎的炮击。

“巴黎大炮”一共向巴黎发射了约三百七十发炮弹。在1917年发生过“失败主义”的反抗之后,法国人对于动摇军民士气的危险深为警惕。工人机动小组奔赴每一发炮弹爆炸的地点,运走碎片,重新铺筑街道。为了抹去德国任意射击所造成的一切可能的伤痕,精明的法国人把损毁的公共建筑物总是修复成它们以前的样子,军事设施则从未被击中过。所以德国人想用“巴黎大炮”打击法军士气的目的最终落了空。

但在二十年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在德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世界上最大的火炮——“多拉”大炮在德国悄然问世。

“多拉”大炮是一种超射程火炮,是希特勒上台后就开始秘密研制的超巨型火炮,在设计计划当中,这种超级火炮主要用来对付马奇诺防线和直布罗陀要塞的防御工事。

马奇诺防线全长351千米,约由5600座永备工事组成。工事极为坚固,其掩蔽部顶盖与墙壁厚达3.5米。即使有像“大贝尔塔”炮那样420毫米口径火炮的炮弹直接命中,也难以造成防线内部人员的伤亡与装备的损坏。德军从马奇诺防线出现一开始,就处心积虑的想要打破它,因此才有了“多拉”大炮,因为只有用最强劲的火力才能打破这道坚固的防线,才能有效的降低德军的伤亡。

“多拉”大炮除了在身管长度和射程不如“巴黎大炮”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全炮约长43米、宽7米、高12米、重1350吨,几乎是“巴黎大炮”的两倍。炮弹也大得惊人,其中高爆弹重4.81吨,内装700公斤炸药。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穿甲弹则重达7.1吨,内装250公斤炸药。它的威力足以在最大射程处击穿100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或70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多拉”大炮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王牌,由一名陆军少将担任总指挥。射击时则由一名上校具体指挥。直接操作每门大炮的士兵多达1400多名,加上两个担任防空任务的高炮团、警卫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共需4000多人。

除了这种可以移动的铁道炮,“多拉”大炮还有要塞炮。单装的800毫米“多拉”要塞炮塔直径60米,高12米,分内外两层。内层是一个安装在传统炮座上的多边形旋转炮塔(类似舰炮塔,但仰角在55度以上),其正面装甲厚1500毫米,顶、侧、后部厚500毫米。外层是一个安装在环形轨道上的可旋转铸钢罩(类似史上德国要塞炮塔的钢精混凝土罩),其周围和顶部厚度为2米。外钢罩的旋转用于改变内炮塔的射界;内炮塔做精确瞄准。这样炮弹击中外钢罩不会导致内炮塔卡住。由于外钢罩与环形钢轨的公差很大,自身也不会卡住。该型要塞炮塔既可做360度全向射击,又拥有足够强的抗冲击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