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国家(第2/2页)

他们争的并不仅仅是个人地位,更是推广自己施政方案的机会。

“我不认同这个说法。仓禀实知礼节没错,但我们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洋人身上,陆总长您可以想想咱们国家有多少人,占据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有多大,洋人不会眼看着咱们的国家崛起,不会任由咱们的国家富强,因为全世界的总资源就是这么多,咱们华人多分一点,洋人就会少分一点,他们绝对不会在这方面让步。所以咱们只能靠自己,而不是日本人、法国人,或者是别的什么人的施舍,因此别指望谈判能谈出什么结果,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同样得不到。”秦致远义正言辞。

对于北洋政府,秦致远说不上讨厌或者不讨厌,现在的秦致远并不介意是谁当政,但等到秦致远回国的那一天,秦致远肯定也会追逐权利,同样是为了追逐施政的机会。

听完秦致远的话,陆征祥表情更加复杂。秦致远说的这个道理,陆征祥也懂,可是这必须建立在能在战场上战胜敌人的基础上,或者说不能一败涂地的基础上。但又想想已经陷入混乱的民国,陆征祥一时间心乱如麻。

民国的成立,原本就是各方妥协的产物,并非是“国父”一力推翻。虽然民国已经成立,溥仪已经退位,但溥仪本人还住在紫禁城里,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因为此时并没有一个可以让全国上下都承认的公认领袖。

“国父”当了一段时间的大总统,但“国父”自知手中没有一兵一卒,把权利让给了袁项城,袁项城本来算是所有人都公认的领袖,但却因为死的早导致大权再次旁落。

到目前为止,因为没有公认的领袖,各省督军都认为“皇帝”应该轮流做,咱也能试试,于是民国开始进入内战阶段。

一边征战不休,一边却想着国富民强,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陆征祥知道这个道理,但陆征祥身为一名外交官,手中没有一兵一卒,面对这个乱世,陆征祥同样是无计可施。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陆征祥才会心灰意冷,远避欧洲。

在原本的历史上,陆征祥确实是去了比利时隐居。几乎所有的文献都说陆征祥是为情所困,因为妻子病死伤心过度才会去比利时,其实都是瞎扯淡,如果陆征祥妻子的魅力真的那么大,陆征祥当初就不会让妻子跟着他远赴重洋,而是跟随比利时妻子留在比利时。

对时局的失望,对国家的失望,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恐怕才是陆征祥隐居比利时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