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潜艇大战略(第2/2页)

“还有一点,是我们大明适合用潜艇,而贵国不适合的。我们大明的海军假想敌,不管是满清也好,还是……还是日本也好,它的海上运输线一定会从我们大明的势力范围内经过。我们拦在他们前方。首先,他们的船队出港,向南,一路都是我国漫长的海岸线。

“沿海主要是浙江、福建、广东,这三地的海岸线上良港众多,我们可以把潜艇基地设在任何一个港口上。从任何一个港口出海,到敌国的主航线上,都只要短短的三四百海里,袭击非常方便。至于再往南,是南中国海,还有暹逻、苏门答腊、马六甲海峡,都是我们的势力范围,我们都有军港,袭击方便。

“潜艇这种兵器,从战略上说,优点是很经济。一艘成本低廉的潜艇,从理论上讲有可能击沉一艘造价高昂的战列舰。但缺点是效率低下。潜艇的航速很低,水面的极限航速也只有十几节,只相当于上世纪末的铁甲舰。而且身形低矮,视野很窄,发现目标不易。还有,适航性很差。它又小又轻,就像一只空罐头盒一样,只要海面的浪大一点,它就得把力气都花在跟大海搏斗上了。

“但是潜艇的这些缺点,注定了不适合德国用,反而注定适合我们用。刚才说过,我们大明拦在日本的海运线前方,战略位置非常好。从日本出港一直到印度洋,这漫长的一路,到处都有我们的海军基地。而且,沿途岛屿、海峡众多,有很多必经之处。这就决定了:第一,我们潜艇不需要出远海,不必像你们一样,还得专门要‘100艘潜艇往返于基地和任务区域之间’。第二,我们可以把潜艇布置在几个关键地方,肯定会截到敌方船队。这样,我们即使只有100艘潜艇,也会比你们的300艘潜艇更有效率。

“而德国呢,身处英国海运线的后方,战略位置十分不利。潜艇要拦截的话,首先还得想方设法绕过英国、从北海突出去。到了北大西洋上,才算进入了敌方海运线范围,才能开始‘狩猎’。对于几百吨的潜艇来说,航程太大了,那点燃料很难广泛的搜寻。而且,大西洋上可是茫茫一片,没什么必经之路的。商船队随意向北偏上几分、或者向南偏上几分,你们的狼群就会看不到。更不要说晚上。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你们潜艇的活动区域是北大西洋,而北大西洋是地球上数得着的海况糟糕的海域,惊涛骇浪是常态。潜艇这种小东西在狂风暴雨中,战斗效能等于零。不要说战斗,发现目标都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呢,我们的活动区域在西太平洋、东印度洋,而且主要在赤道附近。这些海域又恰恰海况经常都很好,一般都是风平浪静的,很适合潜艇活动。

“所以说呢,你们要300艘潜艇才能掐断敌国的喉咙,而我们就算只用潜艇的话,100艘也就可以了。综上所述,我们天然适合用潜艇,而你们天然不适合。这也许是上帝的安排吧。”

……

向小强一段话说完,四周陷入一片寂静。他颇为得意地四下望望,发现不仅是陆军军官,就连那些海军军官们,也纷纷点头赞同。

向小强自己心里都明白,刚才说这一大套的时候,中间耍了几个小花枪,仗着自己有二战的经验而这些人没有,把对潜艇有利的地方都隐瞒了。最关键的一个,就是经二战的实践证明,即使是重重困难,即使是德国在北大西洋用潜艇,最后也能险些把英国的脖子掐断。

之所以没掐断,是因为到了战争后期,盟军的反潜技术道高一丈,大量装了机载雷达和探照灯的远程飞机,排着队、昼夜不停在U艇头上飞,最后把U艇压得根本不敢出水,基本没得混了。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在战争前期,德国就有了邓尼兹说的300艘潜艇的话,英国根本等不到反潜技术发展的那一天。实际情况是,到39年开战,德国也只有五十几艘而已。

看着邓尼兹脸孔板得像石板一样,向小强心里暗暗叫苦:这下可是把邓尼兹给得罪了。雷德尔回去肯定得把自己这番话跟希特勒学,希特勒本来就是痴迷大型水面舰艇的,这一下没准邓尼兹的前程都受影响了。

——不过没关系,邓尼兹是个一心想实现自己潜艇抱负的人,德国吃不开的话,以后有机会把他挖到大明来。当然,这只是有机会再说。向小强虽然很钦佩邓尼兹,但目前大明对这种人才需求不是很迫切。大明目前的头号敌人是满清,主要是陆战。和日本打仗,那还是没影的事呢。

而且就算大明封锁日本的话,也不会像德国一样那么依赖潜艇。是的,德国反而依赖潜艇。但刚才一席话,他们算是被自己带到沟里去了。

没办法,现在希特勒越眼馋大明的那两三艘条约舰,自己就越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凭着这个大筹码,古德里安肯定是要替大明干活了。而且不止他,肯定还要弄走一大批人才。

另外,好像这时候德国的俾斯麦级也设计的差不多了吧?向小强记得今年7月份就开工建造了。俾斯麦级在这时候可是被称作“造舰史上的杰作”的。如果能谈回来来全套设计图,大明也来上一艘,那么西太平洋上就没“长门级”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