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办夷务始末》最早的使用者(第2/2页)

1932年初费正清为进修汉语和收集资料到北京进修,他一到北京就立刻和蒋廷黻取得了联系,并就如何使用《筹办夷务始末》等中文档案向蒋廷黻请教。费正清的博士论文正是在蒋廷黻的指导下完成的,他也成为最早使用《筹办夷务始末》的外国学者。历史学家何炳棣回忆1953年7月第一次见费正清的情形时写道:“我自我介绍1934年秋清华入学之时,费已赴牛津完成博士学位,刚刚错过在北平结识的机会。然后极度诚恳地恭维他是蒋廷黻之后,举世第二位学者研究引用《筹办夷务始末》的。他马上纠正我:‘是第三人,张德昌早我半年。’”(《读史阅世六十年》)与何炳棣一样,张德昌也是1930年代求学于清华,是历史系的高材生,他利用晚清档案写出了《胡夏米货船来华经过及其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1932年第1卷第1期)等高水平的论文。虽然事隔近二十年,费正清对于当时的北京学界和自己最初使用《筹办夷务始末》的情形显然还记忆犹新。

费正清1936年凭《中国海关的起源:1850—1858》(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Maritime Coustoms Service, 1850—1858)一文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哈佛执教。在以后的研究中他经常利用《筹办夷务始末》,如发表于1939年的《清朝公文的传递方式》(On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g Documents)一文就通过考察《始末》中的资料分析了北京和各省之间的邮政体系及其工作效率。1938年费正清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晚清文献资料研讨班,讲课内容最终以《清季史料入门》(Ch'ing Documents:An Introductory Syllabus)为名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52年正式出版。在书中选用的二十份晚清文献中,第一份就选自《筹办夷务始末》——1870年10月18日总理衙门关于天津教案的奏折,由此不难看出费正清对这一文献的重视。

在费正清的倡导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筹办夷务始末》,其中两位学者的工作使这一文献更便于使用。一位是施维许(Earl Swisher),1941年他以《〈筹办夷务始末〉中的中美关系:1840—1860》(The Management of the American Barbarians:A Stud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rom 1840 to 1860)一文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在修订的基础上(如将时间调整为1841—1861年)于1953年在美国远东学会的资助下出版,是远东学会最早的出版物之一。该书的主体是将1841—1861年《筹办夷务始末》中有关中美交往的资料翻译成英文。该书出版后立刻成为研究早期中美关系史的基础文献。另外一位是饶大卫(David N.Rowe),他和一些学者合作为《筹办夷务始末》编写了索引。《始末》原为稿本,没有索引。1929—1930年故宫出版的影印本也没有索引,对于使用者来说,《始末》这样大型的文献不带索引是相当不便的。饶大卫主持编写的索引分人名、地名、官名等十四类,在每一条目下除注明《始末》的卷数、页数之外,还注出了行数,查找极为便利。这份嘉惠学林的索引历经多年完成后于1960年正式出版。

《筹办夷务始末》影印出版后,不仅有翻译、索引,还有补遗,在这方面蒋廷黻也是先驱。1929年蒋廷黻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利用大高殿军机处档案编制《始末》的补遗,一年后基本完成,约五十万字,但未刊行。费正清是最早看到这一稿本的学者,并选抄了一部分带回美国。1965年蒋廷黻去世后费正清将其抄稿送给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经过整理加工后于1966年以《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为题出版,这无疑是费正清对蒋廷黻去世的最好纪念了。

原载2014年1月29日《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