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为了顺应天意民心,把天下的义军统一起来,汉军诸将一致要求从刘姓宗室中选出一个人当皇帝以从众望。

立谁好呢?

以他的胆略、才识、智谋、能力和灭莽的决心,当为不二人选。

南阳郡豪杰与下江兵的王常等人,一致主张立刘

但新市、平林兵的将帅坚决不同意。

陈牧、张卬等人给出的理由是,平林兵中的更始大将军刘玄也是刘氏宗室,而且比刘 参加起义队伍早,资格比刘 老,立刘玄比立刘 更名正言顺,更能使天下威服。

陈牧、张卬等人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其实,按照封建礼制细算起来,刘玄和刘 相比,前者是更有理由登帝位的。

当年的长沙王刘发一共生有十六个儿子,其中的第十三子刘买,封舂陵侯,这个刘买就是刘玄和刘 共同的曾太祖父,刘玄的曾祖父是刘买的嫡出长子,属于大宗,继承了舂陵侯的爵位。而刘 的曾祖父却是刘买的庶出小儿子,属于小宗,只封了个郁林太守。

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

实际上,据《汉书·平帝纪》载,“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王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虽然刘玄和刘 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汉景帝,但他们和西汉末年的皇帝们早已是出了五服的超远房亲戚,甚至连亲戚都算不上,他们只不过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刘氏皇族中的普通一员,比较大宗小宗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其深层原因是:小长安聚战败后,新市兵和平林兵急于逃走,几乎就要与刘 的柱天都部解盟,如果不是王常率下江兵及时赶来,汉军队伍中早已不存在新市兵和平林兵了。但不管怎样,既然有过解盟的经历,彼此心中就存在了永难缝合的裂痕,就算勉强结合在一起,也只能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退一万步说,新市、平林两军的将帅可以翻过这一页,无视该裂痕的存在,但刘 威武严明、刚毅果决,霸气外露,让他们明显感觉到掌控不住,他们不同意拥立刘 而力挺刘玄。

在他们的坚持下,拥立刘玄遂成定论。

此时还在攻打宛城,对拥立之事一概不知,使者传唤他回舂陵商议尊立刘姓宗室为皇帝。

回到淯水,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诸将军要尊立刘姓宗室为帝,很好!然而现在各路义军在青州、徐州崛起,拥众数十万人,一旦听说南阳拥立了刘姓皇帝,恐怕他们也会拥立一位刘姓皇帝。到时,王莽未灭而刘姓宗室相攻,只怕会搞乱天下的局势而损害自己的力量,绝非破莽良策。而且舂陵离宛城不过三百里,仓猝自称皇帝,就会成为天下攻击的目标,太危险了。不如暂且称王以发号施令,王势也足以斩杀将领。如果其他义军拥立的人贤能,我们就一起前去归附,如果大家都没有立皇帝,那么,等我们消灭了王莽,收拢了各地义军,那时再称皇帝也为时不晚。”

的一席话,侃侃而谈,众将交口称善。

张卬一看,急了,拔剑击地,拍板说:“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这年(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初一,汉军在淯水(今河南省白河的古称,亦作“育水”)设置坛场,刘玄即皇帝位,面向南方而立,接受群臣朝拜,宣布大赦,改年号更始,任命堂叔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 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其他将领都当九卿将军。

原柱天都部的成员大感失望,多有不服。

有一个名叫刘稷的部将,勇冠三军,就公开大叫:“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刘玄算什么东西!”

而刘 的预言,也很快变成了现实。

王莽听说刘玄登基称帝,大怒,发兵疯狂镇压。

他以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主帅,征召通晓六十三家兵法的人为军官,当世奇人巨毋霸为垒尉,又驱虎、豹、犀、象诸猛兽以助军威,集结起各州郡精兵四十三万人,号称百万,前来围剿汉军。

据史书上说,巨毋霸身高一丈,腰大十围,小车装不下,三匹马拖不动,“卧则枕鼓,以铁箸食”,堪比传说中的勇士孟贲、夏育。

四十三万人马走在路上,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其实力之强、军容之盛,“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来势汹汹,誓将刘玄更始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时已返还宛城城下,全力以赴攻城。

的计划是:夺取宛城,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传檄天下,号召四方猛士一起来讨伐王莽。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还分出兵力攻打宛城周围的昆阳、定陵、郾城等城市。

几个月下来,周围的城池都攻下了,宛城仍然高高矗立在刘 跟前,岿然不动。

听说王莽的百万大军已经走在路上,刘 快急疯了。

和刘 相比,他的三弟刘秀显得从容和沉着许多。

刘秀这时候在昆阳,正挡在莽军的要道之上。

为了配合大哥顺利拿下宛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昆阳阻击王邑、王寻的百万之师!

这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要知道,昆阳城内,汉军不过九千多人,以九千迎击百万,太疯狂,太剽悍了!

而刘秀被刘玄授予的职位是太常、偏将军。太常是掌管礼仪祭祀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宣传部部长,偏将军只是一个地位相对比较低的中级军官,在军队里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他凭什么做了这样一个决定,并将之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