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代明君

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六日,刘庄在东宫前殿驾崩,年四十八岁。

留下的遗诏是:“不要为我兴建寝殿祭庙,可将牌位放在阴太后陵寝的便殿中。”

不张扬,忌奢侈,一代明君刘庄就这样走了。

刘庄在位期间,严格遵守奉行光武帝创建的制度,无所改变更动;对于外戚,一律不予重用。

以上两点,是刘庄治国的最大特点,尤其重要的是第二点。

他的后继者就因为对第二点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国家犹如一个泥足巨人,走向了漫无边际的沼泽地,最终泥足深陷,从底化到顶,一命呜呼。

刘庄曾经明确宣布:皇后妃子之家都不得封侯参政。

馆陶长公主想替她儿子求个郎官做,刘庄不答应,只是拿了一千万钱把他打发了。

刘庄是这样解释的:“郎官对应天上星宿,出任郡职,如果任人不当,会使百姓大面积遭殃,你别为难我。”

尚书阎章精通过去的典章和制度,工作突出,早就应得到提升,但刘庄因为他有两个妹妹是后宫贵人,算是外戚,竟一直不予提拔重用。

他在位时,他的舅舅们都位不过九卿。

凡此种种,充分表明了他防范外戚功臣的态度。

是以吏得其人,民乐其业,远近畏服,户口滋殖焉。

在防范外戚的同时,刘庄对生母阴太后、异母郭太后都非常尊重、平等对待,赢得了臣下的好评。

此外,刘庄还给中国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事迹。

《后汉书·西域天竺国传》记:刘庄梦见一个顶有光圈的高大金人,第二天向群臣详述梦境,有人说这可能是西方的佛陀。刘庄于是派使者赴天竺问佛道法,用白马驮载回了一批佛经、佛像。刘庄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从而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可以说,刘庄是最早引入佛教的皇帝,在推动佛教传播上,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从客观效果上看,这是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

另外,在对待经学的态度上,他继承了光武帝的倡导传统,非常重视各类学校在经学传授中的作用,积极兴办各种学校。永平二年(公元59年),就曾先后在辟雍中举行了大射礼和养老礼,把辟雍变成了一个礼仪教化的场所。他本人还亲自到辟雍中讲授经义,一时间,“诸儒执经问题於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盛况空前。

对于光武帝时兴办的太学,刘庄也极力维持,经常把一些“经明行修”的大儒、名儒选拔为博士官,到太学中讲授经学。而对各地方的郡、县学,也大力扶持,每有出巡,他就会到这些学校与校官弟子行礼作乐。在他的倡导下,郡、县学的教育体制非常完备。

对成就比较突出的儒者,刘庄大力褒奖,甚至将他们选为三老、五更。

任五更的桓荣,是刘庄做太子时的老师,刘庄对他极为敬重,虽然贵为人君,“犹尊桓荣以师礼”。每到太常府,都会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自己侧坐,像当年讲学时一样,聆听老师的教诲。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了,刘庄就会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探望。探望老师的时候,他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入门就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才去。

皇帝对桓荣如此尊敬,其他文武官员前来探病的,谁也不敢乘车马直入,到了桓荣床前就远远拜倒。

桓荣去世时,刘庄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做了妥善安排。

刘庄这样尊崇儒生,极大地推动了儒学经学的发展。清人皮锡瑞就赞扬说:“永平之际,重熙累洽,千载一时,后世莫逮。”

在史学发展上,他对史学著作的编纂非常重视,重用著名史学家班固,让他担任兰台令史,从事《汉书》的撰写,对史学撰述的贡献不容小视。总之,刘庄之世,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其当政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余年,但他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礼制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及西域各国联系上的建树却是引人注目的。他不仅继承了光武帝的事业,更把光武帝的事业推上了一个高峰,刘庄完全称得起他帝号中的“明”字,汉明帝,一代明君是也。从这一点来说,光武帝在选择帝国继承人的问题上,是极具眼光的。事实证明,原定继承人刘强,是一个平庸无能之辈,而且是个病秧子,身体素质差,比刘庄提前十年就挂了。

而和光武帝相比,汉明帝刘庄在皇帝候选人的选择上,眼光也同样很准。

他看中的是第五子刘炟。

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封建礼制中,刘炟非嫡非长,很多人搞不通汉明帝为什么会选中他。

其实原因很简单:才能。

汉明帝看中的是刘炟的才能。

不是说有嫡立嫡吗?好,刘炟虽然不是皇后所生,但可以过继给皇后养。

上文说过,皇后是马援的三女儿,容貌绝伦,婉娈娴静,很得汉明帝的宠爱,却终其一生都未能生育。

汉明帝将刘炟交给她抚养,安慰她说:“人不必自己亲生儿子,只怕抚养他人子而不加意爱护。”

马皇后一代贤后,相夫教子,母仪天下,爱护刘炟,视同亲生。

汉明帝驾崩,刘炟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大宝,年号“建初”,将马皇后尊称为皇太后。

这一年,刘炟才十八岁。

相对来说,十八岁,还太嫩。

龟兹国敢公开搞对抗,车师国敢降而复叛,就是觉得刘炟太嫩,嘴上没毛,这才目中无人地选择了跟北匈奴老大混,一条道走到黑。

然而汉明帝没有看走眼,刘炟一上台,就显示出了他干练的一面。他先是下诏大赦天下,赏赐天下男子爵位(和土地亩数挂钩),每人二级;流亡无户籍想安顿下来好好过日子的,每人一级。鳏、寡、孤、独、患绝症、穷得活不下去的,每人发三斛粟。这个赏赐很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民心大悦,政权交接顺利,境内安定。接下来,又大行进贤退不肖之事,进赵憙为太傅,领尚书事;以大司农牟融为太尉,与赵憙同领尚书台事务;令人比较称道的是,他还把远在蜀郡任太守的第五伦破格拔为司空。

这三位,都是时代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