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4/4页)

5 梁柏有口述,岱峻专访,2004年6月29日,北京。

6 石璋如,《考古方法改革者梁思永先生》,《新学术之路》,353页。

7 李光谟辑,《李济与友人通信选辑》抽印本,1997年5月。

8 欧阳哲生编,《傅斯年全集》卷7,242页。

9 1943年10月31日,《夏鼐日记》卷3,141页。

10 李素华口述,岱峻专访,2002年10月9日,李庄。

11 1944年1月2日,《夏鼐日记》卷3,151页。

12 杜正胜,《通才考古家高去寻》,《新学术之路》,677页。

光风霁月 和而不同

1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以下称“中基会”)成立于1925年。美国国会决议将庚子赔款余额归还中国,用于教育文化事业,并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将这笔款项交给“中基会”掌管,其任务是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基会”首任董事会由十名中国人和五名美国人组成,中国董事有外交官颜惠庆、顾维钧、施肇基,学者范源濂、黄炎培、蒋梦麟、张伯苓、周贻春、丁文江等。

2 《大公报》,1933年1月31日。

3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35页。

4 1933年2月4日胡适致蔡元培、林语堂,《胡适来往书信选》(中),中华书局,1979年版,178—180页。

5 同上,181页。

6 同上,180页。

7 曾昆吾、王孔旭,《周鲠生与胡适轶事》,《武汉大学校友通讯》。

8 《胡适书信集》(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341—1342页。

9 胡颂平编,《胡适之晚年谈话录》,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版,173页。

10 周为筠,《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金城出版社,2008年版。

11 参见胡颂平编,《胡适之晚年谈话录》,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版,299—300页;杨金荣,《角色与命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336—340页。

12 1953年4月23日给J.S.斯威策的信,《走近爱因斯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87页。

13 李济,《石璋如〈考古年表》序》,《李济文集》卷5,131页。

14 李济,《关于在中国如何推进科学思想的几个问题》,《李济文集》卷5,18页。

15 李光谟,《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328页。

16 《李济文集》卷1,415—416页。

17 《李济文集》卷1,309页。

18 《学算四十年》,《传记文学》第5卷第5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64年。

19 Paul L-M. Serruys,比利时裔美国人,曾是赵元任的弟子,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的东方语言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