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三年后(第2/5页)

常喜笑了出来,说:“你放心吧,这是真真的大事儿,我这做三婶的总不至于在这种事儿上拖后腿。”

其实一般结婚,都不会找近亲做饭的,不太体面。但是谁让常喜手艺好呢,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所以许大娘还是决定“好吃”为重。

常喜对这种事儿不在乎,既然那边提了,她也没拒绝。

两个人刚说完这一茬儿,也听到了开工的哨声。大家赶紧就忙碌起来。

一年半以前,县里也开办了一家造纸厂,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生意。一来,县里最开始用的是他们的技术,公社为他们争取到了一些销售上的便利;二来,县里主打的方向和他们不一样。

像是他们造纸厂的方向主要是三种,一种是一直都有供应的空白笔记本,但是这种笔记本,一般城里的孩子是用不上的,大家大多都是用田字格或者类型的笔记本。这种空白的,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这个笔记本供应给一些不讲究的乡下学校和一些工厂的办公室,那还是销售的很好的。而第二种,就是一直还在卖的购物袋,购物袋的量一直都是有的,而且不算小,这么多年,他们翻新了好几个花样儿,一直卖的经久不衰。而第三种就是草纸,这种就是又便宜又适合……茅房。

但是就靠着这三项,他们的生意很好。

因为造纸厂比较赚钱,他们大队部还添置了一台拖拉机。要知道,这可是这些大队中的头一份儿,为了这个,乡亲们在别的大队面前,都能格外的昂首挺胸呢。

不过就算他们不显摆,现在整个公社也都知道,许家屯儿那是能在所有大队里拔个头筹的。乡亲们啊,有钱。不仅工分多。每年能换的钱多。他们的各家自己的收入,也是有的。

早些年,人家养土鳖,可是很快的,这个项目交给公社之后,许家屯儿大队也就养了不到一年,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放弃了养殖土鳖。人家现在的最新项目是——薄荷。

当然,现在土鳖养殖还是有的。公社几乎都安排给各个大队的贫困户了,不过因为许家屯儿退出了,名额多了,条件还稍微有往外放了放。不过这些事儿,人家许家屯儿是不管的。家家户户都忙着自个儿的事儿呢。

这种薄荷赚不赚钱,他们是不知道,但是不知道也猜得到啊!许家屯儿大队光是有车的人家,就二十多户了。要知道,不说公社。就从县里来说,他们大队也是排在第一。

这是一个大队部富裕,老百姓也富裕的地界儿。

这几年过去,公社的领导还是没有换人,现在也不像后世会交流调动,在一个位置上,那干的年限还是相当长的。而这个时候公社领导也服气了。

那咋能不服气呢?

人家能够发展的好,是因为人家不断能找到新的项目,不断的开拓发展。他们这边却只能守着死水湾。不过,大概是因为许家屯儿太过“突出”,太能“折腾”,倒是也刺激了其他的大队,现在其他大队也不全指望公社喂食,自己也是不断的开拓想办法。或多或少,还真是想出了一两个门路。他们公社的发现还是很迅速的。

这是意外之喜,因为大家都较着劲儿的努力,他们公社已经连续两年都是县里这些公社中的第一位了。其他公社眼红又说酸话儿,可是这有啥用呢!

荣誉还是他们的。

而他们公社领导也看出来了,还真是不能把许家屯儿的门路不断的分享。如果这样,许家屯儿发展不起来心生怨恨,其他大队还没有了冲劲儿。但是现在就不同了。

许家屯儿的富裕是可以带动其他大队更加努力的。

这对公社来说,是最好不过。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存在,这几年许家屯儿发展的很快,公社也没闹出什么幺蛾子。现在的许家屯儿跟城里的工人家庭不能比,但是那可是比一般的乡下人家,富裕太多了。

越是条件好,越是能看出朝气蓬勃与欣欣向荣来。整个大队的精神面貌都很好。

就连小孩子,都是一样的。

不过他们村子的小孩儿,是比别的村子累一点的。谁让他们村子能挣工分的地方太多呢。谁家也不舍得浪费机会啊!不过就算是稍微累一点,大家也很开心。

毕竟,虽然累,但是他们吃的好啊!

家家户户条件好了,就很少苛待孩子了,以前是没有那个条件,现在有这个条件了,自然不会亏待。而且孩子体格好,其实还更给家里省钱加赚钱呢。

所以说啊,经济基础是十分十分重要的。

就连大队部也是一样的,大队部现在正在开会,大队长:“最后一件事儿,我昨天去公社开会,公社领导那边有了一个新文件。说是市里的动物园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现在挪到咱们县了,这不是刚开业吗?县里鼓励各个公社踊跃的改善精神面貌,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公社又把这个精神传递到咱各个大队了。你们怎么看?”

匀婷前年结婚了,是个小媳妇儿,不过性子倒是还是挺活泼的,好奇的问:“他们在市里好好的怎么还移到咱们县里了?动物园,那有多少动物啊?”

章会计倒是很快的说:“这是要钱的吧?”

即便他们大队很有钱了,作为管钱的人,章会计也是很快的关注了这个重点。

大队长:“一个人一毛钱。”

章会计:“这可真不便宜,我估摸着,咱们宣传出去,也没人去。”

大家有那功夫赚钱不好吗?出去还要花钱,再说,动物有啥好看的?农村人野鸡野兔野猪哪个没见过?这些还不是动物咋地?

许老三低着头一直没言语,这个时候,倒是突然开口了:“我倒是觉得挺好的。”

大家齐刷刷的看他,许老三微笑,说:“你们觉得,我们安排学校的学生和造纸厂的员工,组织一趟秋游怎么样?”

大队长:“啥玩意儿?”

一下子睁大了眼,震惊又迷茫了。

许老三还挺义正言辞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人家城里的娃去过动物园有见识,咱们村里的娃咋能没有?再一个,咱们造纸厂的员工。虽然拿的工分比别人多,赚的比别人多,但是付出也比别人多啊!大冬天没上工吗?我们不是不识趣儿的人,不如安排一场秋游。这个钱就咱们大队拿了,又体面又讲究。还能笼络人心,工人们会好好的干活儿,孩子们见识了城里的情景,也能更加好好学习,好好努力。”

大队长:“好是好,这钱也不是拿不起。一毛钱,学校师生加一起得有一百多人了吧?加上厂子里的职工,将近二百来人,其实也还行。但是,学校还不止咱们大队的孩子。再一个,县城也不近,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