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舍利出血渊(第2/2页)

慢慢的又松开剑柄,娇笑道:“路就在那儿,又没人拦着姐姐。”

佛桑娘暗中松一口气,面上却是微笑不减,转身飘然而去……

※※※

阵地的前方,二十多辆飞石车排成一线,蛮兵正在逼迫着那些被迫投诚的兴阳府官兵,加紧安装和调试。

高处的瞭望台上,宁江带着居志荣、萧章、王克远等人,一同看着阵地外头,忙忙碌碌的敌人。

居志荣不安的道:“我方虽然加紧赶制,但建筑还是薄弱,恐怕禁不起强攻。”

采石峡原本就不是军事要塞,虽然靠着这些“水泥”,各种建筑以惊人的速度搭起,但与那些城池相比,终究还是有很大差距,他自然难免担心。

宁江却是摇扇道:“不然,我方虽然薄弱,但是木不孤带来的这些人,原本就是以骑兵为主,阵地的攻坚战原本也就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现在在以其之短,攻我们之长,此是其一。吃过上一次的大亏,他们不敢再驱民攻寨,对那些被迫投诚的官兵也难有太多信任,而这里毕竟是华夏的地盘,我们哪怕是败而不溃,后面兵力也总是能够得到补充,他们却是败不得,实际上拖到现在,他们的压力恐怕比我们还大。”

居志荣松了一口气:“所以,我们只要能够守住采石峡,消耗掉他们兵力,最终他们自然便会撤退?”

宁江一握羽扇:“不,我们必需要胜……而且是必需大胜。”

其他人震惊的看着他来,面对着更为精锐的蛮族,想要大胜,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宁江道:“我估量着,湟河北边的战场,恐怕也到了尾声,左卫上将军邱德率六十万大军,挡住歇占鲁和蒙郁十几万蛮兵,每日里只是深挖沟渠,坚守不出,只守不攻。据我所知,朝廷对左卫上将军只守不攻的态度颇为不满,一个多月里,湟河以北大片土地失守,人心惶惶,朝廷急需一场胜利来振奋士气,现在正派出监军前往湟河北岸,犒劳三军,同时催战。这一次,邱将军恐怕很难抗拒朝廷的命令,毕竟他率兵以来,除了挡住敌人之外,一场胜战未打,一片土地未复,朝堂之上,已有人认为他为将懦弱,开始争论是否要更换敢于杀敌的将领,为了证明自己非懦弱之辈,邱将军将不得不主动出击。”

居志荣皱眉道:“朝廷怎会如此不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邱将军亲身面对敌人,自有他的打算。”

“大周朝以往,胜负全都取决于文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不过只是无用的废话,进士便是万人敌,一名儒将敢不听从君令,换一名就是。而现在,文气流失,朝廷对这一方面反而更加顾忌,手中的权力有流失的迹象,只会让他们更加用力的,紧紧握住手中的权力。再加上,我这边抗旨不遵的情况,必定已经开始传入京城,这让他们对邱将军那边也同样分外敏感。邱将军违抗朝廷的意见只守不攻,到底是省时度势的‘君命有所不从’,还是养寇自重?这样的猜测,哪怕只要有一两句传出京城,都必定引得邱将军心中惶恐。”宁江无奈的摇了摇头,他自己既无官职,又无武阶,也没有身家、亲人在京城,抗旨了也就抗旨了,但指望其他人也敢这般做,显然是不现实的。

继续道:“另外,从整个大局来看,其实朝廷是对的。如今西南未平,巴蜀沦陷,北方败得太快,引得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此时此刻,若是能够取得一场对蛮族的胜仗,哪怕只是一场小胜,都能够提振人心。尤其是,歇占鲁和蒙郁掠地太快,后方其实并未稳定,从战略上来说,只要邱将军能够正面小败敌人,必定能够引得蛮兵后方火起,我要在朝堂,也必定会希望邱将军能够快速破敌,稳住局面。”

居志荣道:“你说,我们这边必须大胜……”

宁江淡淡的道:“这只是从形势来判断,邱将军那边是主战场,我们这边只是次战场。邱将军那边要是能够坚守得住,我们这边同样也只需要挡住敌人,这边毕竟是我们的地盘,拖得久了,木不孤多半会引兵暂时退却。若是邱将军那边主动出击,那他们要是胜了,情况倒还好说,歇占鲁与蒙郁后方不稳,必定先行退兵,我们这边哪怕是大败一场都无关紧要,在主力退兵的情况下,木不孤必定不敢独自进逼京城。但是反过来,若是主场战那边大败,而我们这边未能彻底击溃木不孤……”

他眺望着远处结阵涌来的蛮兵蛮将,缓缓的道:“那京城……基本上就守不住了。”

居志荣、萧章、王克远等俱是一震……宁翰林说他们这边必须“大胜”,那也就是说,他根本不看好另一边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