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百虎齐奔箭(第2/2页)

这些武林中人,藏在后军之中,始终没有出手,就是在等待着对付这些阿骨兵。在此之前,宁江就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皮坚力大但是下盘不稳,是这些阿骨兵的弱点。不怕外伤但是挡不住内劲的渗透,虽然以内劲杀人是非常消耗内力的一件事,但是这些江湖人毕竟占着人数上的优势。

对聚在一起的阿骨兵,直接扔点燃的炸药包,对被迫分散的阿骨兵,就以三或四人为一组,勾腿,捆绑,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武林中人也牺牲了不少,但已让这些阿骨兵无法再威胁到整个战场的胜负。

另一边,天平却已经开始倾斜。如果说阿骨兵是蛮军这一边的杀手锏,那六十多架火箭车就是宁家军所隐藏的杀手锏。

阿骨兵被针对性的克制,火箭车却是大告成功,靠着万箭齐发的、以扭力弹簧和火药为推动力的飞箭,瞬间击溃了刺挞鲁所率的精锐骑兵。刺挞鲁仗着强大的蛮力,在乱箭中活了下来,紧接着便在王克远等将的围攻中被乱枪刺杀。

紧跟着,王克远只留下了部分骑兵,对已呈乱相的残余蛮骑进行缠斗,自己带队冲入蛮兵后阵。原本就在华夏步兵的不断推进中,筋疲力尽的蛮兵以极快的速度被击穿,队不成队,列不成列。

在任何的战场上,步兵一旦被骑兵击穿,都是难以挽回的颓势,更何况在胶着的战局中,蛮兵原就处在势劣的一方,本是用来逆转局势的阿骨兵,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宁家军后方高台之上,宁江一声喝令,身边战鼓如雨点一般敲响,己方兵马发出齐声呐喊,趁着这个机会,在杀入敌阵的骑兵的带领下疯狂突进,剩下的就已经是单方面的杀戮,整个战场如同往蛮军兵营溃去的巨浪,其势头已无人能够阻挡。

往前冲杀的华夏军的左翼,岳青一枪挑杀掉一名想要抽身退走的蛮将,骑在马上,喘了几口气。虽然想要跟着队伍往前冲杀,但是整个人已是连丁点力气都无法使出。

始终庇护在全军左翼的他,可以说是身处在最险要的位置,锋线的步兵是以上驷对下驷,他这一边则纯粹是以下驷对上驷,强行拖住敌人侧翼袭来的精锐铁骑,死伤不可谓不惨重。

然而现在,看着士气大振的全军,如同汹涌的浪潮般往前推进,势不可挡,虽然站在他这个位置,对全局的战况根本无法把握,却也知道他们胜了。实际上,如他这般,在战场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兵将,不知多少,或者说其实绝大数都是如此,然而后方主帅密集前进的战鼓声传来,以及身边所有人已经不在乎阵形的往前冲刺,在这般的气氛渲染下,任谁都知道这一场恶战的胜负已经定下,而胜利在他们这一边。

在这莫名的兴奋下,仿佛有更多的力气涌入体内,他们随着大队不断的往前突进。

这个时候,除了蛮军被王克远骑兵反复杀入而变得混乱,其实连宁家军这一边的阵形也已经在冲杀中完全崩溃了。然而胜负的形势已经形成,即便是神仙下界,也难以逆转。蛮兵在不断的后退中,留下了不知多少的尸体。

华夏军以极快的速度,冲向了敌方的寨门,蛮兵在溃败中死伤惨重,不断的往寨中退去。眼看着,宁家军就要尾随着那些蛮兵杀入营寨,陡然间,大量的箭矢从寨中射出。这一通乱箭,射在敌我双方衔尾相交之处,射杀的蛮兵甚至比射杀的华夏兵还多,但是总算射住了阵脚,寨中的蛮兵趁机紧闭寨门。

蒙郁让寨中的蛮兵轮番往外头射箭,此时此刻,他整个人都阴沉如铁。寨门紧闭,未及退回寨中的蛮兵、蛮骑,如同泥牛入海,被那些杀红了眼的华夏兵以极快的速度剿杀干净。

清除了寨外没能逃回的蛮兵,王克远率众骑在寨前耀武扬威的来回飞奔,同时约束住了全军。大军分开,木台缓缓推到阵前,台上的青年手持羽扇,站在台上,在他身边,战鼓越来越缓,却也越来越重,犹如示威一般,眼看着主帅到了阵前,众兵将举起手中的武器,齐声欢呼。寨中的蛮兵却是犹如惊弓之鸟,死死抵着寨门,生怕敌人趁机攻打营寨。

经过一个下午的恶战,战场上满是尸体,其中又以蛮子居多。日头在西山,开始下沉。

高台上的青年,缓缓的举起了手中的羽扇,战鼓骤然停了下来,全军肃静。在所有兵将的瞩目之中,青年大声喊道:“威远……华夏!”

所有兵将再一次的举戈呐喊,群情激昂,声势震天。“威远军”的名号,就在这血与火铸就的胜利中被定了下来,并随着这一场大胜,传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