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望帝春心(第2/2页)

虽然如此,然则此刻,带着精兵猛将,依靠着强大的防御工事和巴蜀本身地势崎岖、山路狭窄的地形,木援却依旧没有守住此地的把握,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灰暗的天色,寒风呼啸,木援站在高墙上,看着远处的敌军,推出一座座架着火炮的战车,巴蜀的这一个冬季,有些难熬了……

※※※

城外华夏军、领军的武将乃是王克远和岳青。

此时此刻,两人正一同穿着厚重的棉衣,站在高台上,看着同样忙个不停的兵士。

与对面不同,虽然寒冬凛冽,但是此时,整个前军的将士,士气依旧高涨。

整个南方,在此刻已经升为丞相,同时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宁江“先军”的政策下,强势地运作着,所有的力量集合在一起,犹如一只飞腾而起的巨龙,而他们就是即将抓向敌人的爪牙,虽然是一军之力,却带着整个巨龙的力量。

这种先军战略,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也从来无法想象的,一切以军队为优先,一切以战争为优先,所有的力量全都动用了起来,任何敢拖前线后腿的绊脚石,都会在这种高速运转的车轮下粉身碎骨。他们这些前方的将领,得到了举国的支援,和在前线随机应变的巨大权力,同时也被整个浪潮推着走。

这是他们以前身处的儒家文化,所不可想象的事!

巴蜀之地,易守难攻,入蜀的道路本就不多,再加上地形的因素,几乎每一条,敌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在关键位置修筑城池,大建工事,这也意味着,进攻的一方,基本上没有多少迂回穿插的战术空间,几乎每一战都是攻坚战。

像这样、一座又一座的攻城战,在这般寒冷的冬季里,原本是难以攻下……或者说,原本就是不可能攻下的,但是如今,看着一排排推出的炮火,带着炸药包,随时准备着冲上去的武林高手,以及那些不断调整着火炮的角度的道士,他们攻城的信心,也随之倍涨。

“再这样下去,说不定哪一天,连冲锋陷阵的先锋都不需要了,战车推进,一排排轰过去就好。”由于站得太高,寒风逼人,岳青拉了拉衣领,笑了一笑,“还真有些不习惯这样的战法啊。”

“居帅让我把你看紧一点。”王克远也笑了一笑,“在这种地方,马战根本不起作用,冲锋也不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了。”

作为威远军中的先锋将,王克远与岳青两人,在战场上一路杀来,历经不知多少生生死死,此刻也如同兄弟一般。其实两人的背景颇有一些不同,王克远乃是出身于有传承的武将之家,岳青则是做过马匪的草莽英雄。

但是在过往的大周王朝,像王克远这样的武将,基本上就是身处在整个大周军制的最底层,虽然被朝廷俸禄养着,然而任何一名文官,都可以压在他的头顶上,在那些儒道出身的上司的眼中,地位和岳青这种草莽之徒,也没有什么区别。在八百年的儒家天下中,所有的武人,都是被看不起的一类,家世和背景,也就不足以成为他们之间的隔阂。

王克远进入威远军的时间,要比岳青更早,虽然是世袭入职的武将,却也是读过书的。相比起在威远军走强之时才开始进入军中的岳青,他是经历过此前北方的连番大败的惨况的,深知兵败如山倒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因此,也比岳青要稳重许多。

威远军现在每一次出征,采用的都是一将一帅的合作制,感情良好,能够彼此合作,性格又有差别的两人,同时担任军中的首脑,一主一辅,而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读过书的,在与另一名主将共同参与作战计划的拟定时,还要兼顾着底层兵士的生活、军中将士的士气和思想……不一而足。

如今已经开始加入儒家武学的王克远,在攻打巴蜀的这一路主力中,担任的就是这样一个位置。这是一场需要不断进攻,在明年春暖花开之前,必定要攻下整个巴蜀的大战,全军战术的最终决定权,都交给了干劲十足的岳青,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战术上的补缺拾遗,以及全军的运转,让岳青的每一条命令,都可以以最大的效率来完成。

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一个更加重要、同时也更不容易的位置。

他们的后方,越来越多的兵马,浩浩荡荡的集结而来,成排的火炮,也已经调试完毕。以往总是习惯了,一马当先,冲在最前线的岳青,把双手狠狠的揉了揉,指关节捏出咔咔咔的声音。“时间差不多了,打吧!”偏了偏脑袋,想了想,看向高台一角的旗手,“打吧!”

随着战旗的舞动,没有以往战场上必不可少的、进攻的鼓声,取而代之的,是成排的炮火的轰鸣,迸射出的火光,带出呼啸的炮弹,内置的火药,在城墙上轰炸,犹如冬雷震震,违逆四时的杀戮,开创着一个地动山摇的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