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为善,有报吗?(第2/5页)

当年和里克合谋的丕郑,听说夷吾把里克给杀了,非常害怕。因为害死前面两位国君他也有份,就算穆公这次不因晋国背信而杀他,夷吾将来也可能会秋后算账把他杀掉。

丕郑闻之,恐,因与缪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缪公许之,使人与丕郑归,……吕、郄等疑丕郑有间,乃言夷吾杀丕郑。

结果出使秦国的丕郑跟穆公说:“晋人其实想要的国君不是夷吾,而是重耳。”言下之意就是希望秦国帮忙改立重耳,他可以在晋国做内应。穆公心中也怨恨夷吾的背约,于是答应丕郑的要求,两人一拍即合。

不过丕郑回国后,夷吾的两位臣子吕甥、郄芮怀疑他必然和秦国勾结了,否则怎能安然回来,就建议夷吾把丕郑给杀了。丕郑死后,他的儿子丕豹就投奔秦国。到了秦国后,各位猜他跟穆公说什么?

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

丕豹居然说:“晋国国君无道,百姓都不支持,秦国可以去征伐晋国。”丕豹是哪国人?他是晋国人。他为了报自己的家仇,居然要勾结外国去进攻自己的国家,杀戮自己的同胞,真是个赤裸裸的晋奸!

如果你是秦穆公,面对夷吾的背信,看到丕豹带来的机会,请问你会不会出兵攻打晋国?

穆公的答案是,不会。

因为他是明白人,出兵是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然不能随便答应。穆公又不是身在深宫不知外事的君王,他都亲自上阵多少次了,打仗是怎么回事,他比谁都清楚。

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不听,而阴用豹。

穆公就问了丕豹一个问题:“如果百姓都不支持夷吾,他又怎能铲除这么多大臣而安然无事呢?能够杀掉大臣们而国家居然没有乱,这就证明上下是调和的。”换句话说,秦国无机可乘,根本不能够进攻晋国。

《孙子兵法》说得好:“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一个合格的领袖绝对不能因为情绪而开战,决定是否开战的关键永远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能不能打赢?和情绪无关,和仇恨无关。想要成功,就请你永远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

穆公不听丕豹的建议,可是有没有把丕豹赶走呢?有没有从此厌恶这个卖国的小人?没有。他决定“阴用豹”。什么叫“阴用”?就是表面上不听丕豹的计策,实际上暗地里重用这个人。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秦穆公不是不想进攻晋国,更不是不想报复夷吾,只是时机不对。晋是大国,秦是小国,秦怎么能够在时机不对的时候贸然进攻。他要等待时机,只要时机一到,到时熟悉晋国内情的丕豹就能发挥莫大的作用。历史上凡是大国多半都要收留一堆小国的政治失败者,原因也正在于此。

十二年,齐管仲、隰朋死。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史记•秦本纪》为什么要记两个齐国人死掉的事情?这又关秦国什么事?因为本纪体所记载的必然是天下的大事,管仲、隰朋虽是齐国的臣子,但却是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关键。这两个人活着足以撼动天下,死后足以让天下的局势为之改变,这种人才有资格叫作历史人物,所以《史记•秦本纪》一定要大书特书。

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

就在这一年,晋国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于是夷吾向秦国求援,希望秦国拿粮食出来帮助他们。

丕豹听到晋国发生饥荒,立刻劝说穆公不但要拒绝援助,还要趁火打劫,派兵进攻晋国。各位看到这里就知道,丕豹心中根本没有晋国百姓的死活,我前面骂丕豹绝对没骂错,他就是个晋奸!

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奚,奚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奚、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兼听则明,穆公也要问问其他大臣。公孙支说:“饥荒跟丰收是常常轮替的事情,还是应该给晋国粮食。”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今天晋国发生饥荒,你拒绝帮忙,万一以后我们秦国发生饥荒,那又怎么办呢?其他国家还会来帮我们吗?

百里奚说得更清楚:“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得罪你的是国君夷吾,你真的不给晋国粮食,难道能饿死夷吾吗?自古以来只听说有先饿死老百姓的,难道听说过有先饿死当官的吗?连官都饿不死,何况是君主?你拒绝援助,最后饿死的只有晋国的老百姓,他们又有什么罪?

于是穆公决定听百里奚、公孙支的话,将秦国的粮食拿去援助晋国。秦国到底援助了多少粮食呢?后面这两句话,形容得多么生动,用船和车运输粮食的队伍,从秦都雍城一路连绵不断排到晋都绛城。各位就看看这个运输的队伍有多么长,那里面运载了数量多么惊人的粮食。

请问各位,秦穆公做了一件好事,做好事真的就会有好报吗?

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

后来果然被公孙支这个乌鸦嘴说中了,过了两年,这次就轮到秦国发生大饥荒了。这次换成秦国向晋国请求帮助,希望晋国能拿出粮食来援助他们。

各位猜猜看,晋国君臣会怎么回答?

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

晋君立刻召开会议,他的臣子虢射建议:“这是大好机会,应该趁秦国饥荒时派兵进攻,可以获得大功。”这种趁火打劫的建议,夷吾居然立刻就答应了。真是有什么君主,就有什么臣子,晋国君臣个个想的都是乘人之危,都是一群什么货色?他们所思所言,跟丕豹有什么两样?夷吾、虢射,全是一群恩将仇报的小人。

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

第二年晋国发动大军进攻秦国,穆公非常悲愤,他没想到当初的善念,如今会带来这样的结果。于是穆公任命丕豹为将军,同时亲自率军迎战。

这场战争的经过极为传奇,就像后来的淝水之战一样,如果写在小说里面,大家绝对会以为作者胡扯,但却是发生过的史实。

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