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改变,从何开始?(第4/5页)

那么秦孝公会怎么选择呢?他选择了一个最笨的也是最好的方法,那就是“自强”!秦人始终相信,只有自强才是拯救自己最好的方法!

自己没有力量,一心只想依赖别人,该做的事情不做,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局势就能转危为安吗?不想办法让自己更加强大,而天天想着只要和哪个强国关系好,靠它保护我们,我们就可以安然无恙,天下有这么好的事情吗?强国出卖弱国,强国欺骗弱国,这种事在历史上还少见吗?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不论要和别人竞争还是合作,没有实力都不可能。要别人平等看待你,就看你能不能自强。

各位看到这里可能会说,说了半天不就是自强吗?这样的道理很简单,我早就懂了,真是老生常谈。

嗯,有这样的自信是好事。如果真的懂了,那我想请教各位,如果你想要自强,想要真正改变自己,第一步应该从何开始?

合上书,不要偷看我的答案,否则不过就只是自欺而已。请认真地想,等确定想出或想不出答案后,再往下读。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梦想有理想跟妄想之分,它们的差别在哪里呢?如果你不但有一个目标,而且你还知道该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完成那个目标,知道第一步该怎么做,下一步又该怎么做,有步骤有计划地离目标越来越近,这就叫作理想。如果你只有目标,可是完全不知道第一步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要如何一步步达到这个目标,就只是每天坐着空想如果那个东西给我该有多好,那就叫作妄想。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人怀抱的究竟是理想还是妄想,从他的第一步怎么做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自强的第一步是什么呢?从历史来看,自强的第一步就是“不自欺”。

你想要自强,让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加强大,当然就得改变你自己。想要改变自己,就必须先正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哪里,缺点和短处在哪里。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才能事半功倍,自己又有哪些毛病非得改变不可。

正视自己的缺点,矫正自己的毛病,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曾子每日三省吾身一辈子,到临死前才说了真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但没有这样的苦,成就不了曾子这个人。

如果不这么做,你永远改变不了你自己。人最可怕的事就是自欺,秦始皇就是被自欺害了一辈子,秦二世也被自欺害了一辈子。孔子说:“困而不学,斯为下矣。”一个人如果到了困窘的时候,还不愿意认真学习来改变自己,这种人是最下等的,因为他永远没有希望。

《史记·秦本纪》记载的秦孝公“求贤令”

遇到环境的不如意,你可以选择不自欺,这种选择的过程十分痛苦,但结局充满希望。你也可以选择自欺,这种选择的过程十分快乐,但结局没有希望。请问,你该如何选择?

那么秦孝公是怎么选择的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记载。

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都是做实事,也是对国内施予恩德,用来凝聚人心,但这样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秦孝公下了一道命令,后来的人称它为“求贤令”。

“求贤令”的内容是什么呢?孝公开宗明义先举出秦穆公的功业来,说他“东平晋乱”“西霸戎翟”“天子致伯,诸侯毕贺”,这正是与秦国目前窘境的强烈对照,也是孝公一心想达成的目标。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孝公这段话谈的全是秦国最丢脸的事。为什么会丢掉领土?为什么诸侯都看不起你秦国?这全都是秦国自找的,是秦国的先君把国家搞得内忧外患又不图自强。常人掩过尚且不及,哪有可能把自己祖先的丑事公告天下。而秦孝公居然原原本本地写在“求贤令”之中,让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

“认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统治者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前面说过,即使一个普通人,要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认自己的过错都已经够难的了,何况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更何况是要写成文字,对天下人承认自己的过错。自古以来,能做到这件事情的人实在不多。

每次我阅读许多世界领袖的传记,常觉得很感慨。这些人在他们的一生中都建立了轰轰烈烈的功业,但也常犯下许多巨大的过错。我往往会想,如果这些领袖在临终的那一刻,肯在遗嘱中诚实地说一句“我错了”,这可以带给后来的年轻人多么大的启发和警示呀!

认错是所有道德成立的基础,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完人,如果死不认错,那所有的道德都只能沦为自欺。我们从小都读过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下面一句接什么?“善莫大焉”。善——莫——大——焉!

世上没有比认错更重要的品德,只有改过才是拯救自己最好的方法。

秦孝公接下来追念自己的父亲,献公毕生为了秦国而奋战,最后的遗愿就是要东伐来恢复穆公的霸业。因此他布告天下,有任何人能够出“奇计”来使秦国强大,不惜给予他高官厚禄,甚至裂土分封。在古代,裂土分封要比高官厚禄更加难得,因为高官厚禄最多及身而止,但裂土分封却可以传之子孙,各位就能想见孝公的赏格有多么高。君子谢人以质,小人谢人以文,如果只是靠嘴上说说,而不肯拿出实质的东西来,谁会帮你出死力?

而这段话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奇计”二字。各位可能会想,为什么非要“奇计”不可?难道正常的办法就不能强秦吗?正常的办法,当然也可以强秦。问题是正常的办法你会用,别人也会用,你的国家在进步,别人的国家也在进步。如果你的国家已经是穷国、弱国,用正常的办法如何赶上别人?没有“奇计”如何超越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