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罗珊大道(第3/10页)

或许,这就是传说的表达方式。伟大人物总是被夸张的故事加以渲染,也许居鲁士早年的命运并不像波斯人后来声称的那样明确。14即便如此,不管是否有这样的预言,居鲁士的能力一定足够引起阿斯提阿格斯的警惕:米底人是扎格罗什山区的霸主,非常警惕那些臣属们的崛起,所以当这位外孙登上波斯王位几年之后,如果继续对居鲁士坐视不管的话,他很可能变得极具威胁。鉴于此,公元前553年,阿斯提阿格斯召集了强大的骑兵南征。尽管人数处于极大的劣势,波斯人仍然顽强地抵抗。在他们就要屈服时,他们的妇女走上战场鼓舞居鲁士和他的战士们继续战斗下去。战争持续了3年,整个扎格罗什山区都动荡不安,但却在公元前550年突然停止了。连众神都对此感到惊讶,他们开始在邻近国家国王们的梦中散布消息,“居鲁士以弱胜强,击退了米底人的大军,并且生擒了米底人的国王阿斯提阿格斯,将他作为俘虏带回了家乡。”15自从亚述帝国覆灭以来,还没有什么消息能引起这样大的动荡。

这是如何发生的呢?的确,居鲁士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竞争对手,他的臣民们则习惯于贫困艰苦而变得坚忍不拔,从不抱怨条件困难——甚至以“茹毛饮血”闻名。如果没有遭到背叛,拥有一个强大帝国所有资源的阿斯提阿格斯当然可能继续他的辉煌。而他遭到背叛的事件非常怪异,时光流逝使得这次事件变得愈发离奇和诡异。但事情的关键问题还是非常清楚的,部落酋长中的杰出人物,米底军队的统帅哈尔珀格斯(Harpagus)变节投向居鲁士,并在作战中带领一支叛军俘虏了阿斯提阿格斯。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叛变呢?传说是由于哈尔珀格斯虽然是阿斯提阿格斯的亲属,但是他同时和波斯国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根据米底人的记载,正是哈尔珀格斯被指派杀害婴儿时期的居鲁士,而这项任务并没有完成但他却上报自己已经做到。几年之后,当事情真相大白的时候,阿斯提阿格斯狂怒不已,展开了血腥的报复,他将哈尔珀格斯的儿子杀死并将其尸体剁碎,把它当作羊肉赐给这位不知情的父亲。哈尔珀格斯吃了自己的孩子,也吞下了凌辱的苦果,继续作为一个驯服的臣子服侍他的国王——或者这只是他伪装出来的样子。他的行为显然非常可信,所以在同波斯的战争爆发之后,国王仍然指派他为自己军队的最高指挥。显然这不是明智的用人之道,或许真的如此愚蠢荒谬。

那么这样一个夸张的故事怎么会有人相信呢?也许在这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谣言般的皮影戏中有一丝真相?阿斯提阿格斯和居鲁士之间的家族关系反映出米底人和波斯人之间紧密的文化以及血缘纽带。这两个民族都属于雅利安人,而对于雅利安人来说只有所谓的非雅利安人(anairya),也就是外族人。因此,阿斯提阿格斯那些犯了思乡病的廷臣只有南望故国,才能一瞥“过去的好时光”。而波斯人和他们的米底人表亲一样,内心深处仍然是游牧民族,他们的故土上“到处都是良马,到处都是善良的人民”16,这样的国家实际上只是一个由不同部落组成的联盟而已。虽然居鲁士是“安息国国王”,但他声称自己的王冠是凭借人民最伟大的酋长的地位获得的,他是阿黑门尼德(Achaemenids)家族的族长,这个家族是波斯最强部落帕萨加第(Pasargadae)的统治家族;他既通晓近东宫廷中各类死板的仪式,也擅长组织不拘小节的骑手们进行露天聚会;他是古代城市、群山和原野的主宰,他既是波斯人未来的掌控者也是他们过去的记忆与习俗的主人;居鲁士在扮演诸多角色时游刃有余,因此波斯极大地避免了曾经折磨米底的那种冲突:国王无法忍受民族传统的部落结构,而贵族们仍然坚持以前的特点。米底人的部落酋长们注意到阿斯提阿格斯中央集权的野心而为此痛心疾首,随着时间的流逝,前面我们提到的阿斯提阿格斯和居鲁士之间的对比,逐渐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几乎一定出于这种原因,促使哈尔珀格斯迈出了上述至关重要的一步,“从此,以前作为米底人奴仆的波斯人翻身成了米底人的主人”17。居鲁士进入了埃克巴坦那,收获了他隐忍、敏锐而又令人愉快的性格结出的果实。

即使在这样一次巨大的胜利之后,居鲁士也没有放弃平衡政策。历代的亚述君王为征服荒蛮的山峰、履行自己的传统权力而头疼不已,经过严密的算计,居鲁士采取了更加宽容的政策。将米底贵族中的一部分人吸引到自己阵营中的同时,他经受住了将对手变成奴隶的诱惑。甚至对待阿斯提阿格斯,他也没有采用剥皮酷刑、喂食野兽或者投入监狱这样的方式,而是为他提供了一份相当体面的俸禄供其安度余生。当然,埃克巴坦那城中的财富被洗劫一空,所有物品都被运回安息,但它并没有遭受尼尼微那样的命运。居鲁士不打算摧毁这座扎格罗什山上最为险要的城市。虽然冬天严寒难耐,暴风雪封锁山路,但是到了夏天,当波斯的平原地区受到烈日炙烤的时候,埃克巴坦那则是一派令人愉悦的绿色天堂,它身后的群峰依然覆盖着白雪,而高墙之外的山坡上则层层叠叠布满了果园和花园,空气干净而又清新。这座城市曾经是米底帝国的都城,如今它变成了在炎夏时节最适宜避暑的波斯帝国首都。因此米底人能够感觉到,即使不是同那些征服者们完全平起平坐,至少也是共同联合在新国王统治下的一种大胆投机,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随后一系列振奋人心的事件证明一切才刚刚开始。像阿斯提阿格斯这样伟大的国王被推翻,在整个近东引起巨大的冲击。不仅米底帝国本身,甚至连多年以来建立起的国际关系也被彻底破坏。突然间,这里看似充满了可以争夺的对象,彼此相邻的大国们还难以将波斯人看在眼中,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开价能得到多少战利品。公元前547年,吕底亚国王克里瑟斯(Croesus)带领一支庞大的军队跨过了哈里斯河,想试探对手。居鲁士异军突至,从扎格罗什山迅速赶来同他会战。居鲁士经过一座座曾经设有哨卡的亚述城市废墟,那里如今只剩下尘土飞扬的凌乱土堆,沉默地见证着权力的脆弱。这样的教训对于一位雄心勃勃的人来说,既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激励,对于目前已经在战场上失去先机的居鲁士来说,仍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同克里瑟斯一决高下。当年吕底亚人和米底人遭遇的战斗并没有最后的结局;但这次,没有任何日食,战争更不会中途停止。相反,由于冬天到来,克里瑟斯撤回到自己的首都萨迪斯,他没想到居鲁士居然敢于追击自己,因为这座城市距离西边爱琴海只有三天路程——而对于米底的边界来说距离非常遥远。可是波斯人却没有退却,他们冒着严寒,兵临城下,克里瑟斯没料到敌人会出现,根本没有时间召集自己的军队,只能龟缩在城中等待敌兵散去。随后在居鲁士的攻势下,萨迪斯陷落了,克里瑟斯召集仅有的零星部队殊死抵抗。但是这是一场令人绝望的战斗,吕底亚人把全部的希望押在最后一场骑兵冲锋上,但结果只是萨迪斯陷入混乱,克里瑟斯本人被俘。在遥远的两河流域,此事被记录下来,但简练的言语几乎看不出这件事的轰动效果:“(居鲁士)击败了(吕底亚)国王,占据了他的财宝,并将自己的军队驻扎在这里”。18克里瑟斯倒台的消息在吕底亚帝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以至于据说一位神庙中的女祭司听到这个惊人消息之后居然长出了胡须。如果只是如此倒也罢了,但仅仅6年之内,波斯就从一个小国寡民、落后且默默无闻的民族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