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第2/3页)

裴曦把规划图找出来,预留给羽青鸾赏赐的那一片区的好宅子都留下,那些受损严重的待拆迁区的,包括规划区中的危房、荒宅,一个字——拆!

这些待拆的宅子中,礼部和工部的人,看中哪家的砖瓦房梁窗棱子,拆哪家的。

初冬时节,已经开始飘雪。礼部和工部的人却不得半点闲,风风火火地搞起拆房子盖神庙工程。太卜司的人也给羽青鸾挑好举行册封太女的日期,礼服也赶制上了。

裴曦跟羽青鸾是承泰天子亲自赐婚、亲自主婚操办的婚礼,两人的婚礼的规格之高在大凤朝也是数一数二拔头筹的,直追太子、天子。他俩的婚事办得盛大,夫妻感情又好,礼部的人根本没考虑过等到羽青鸾册封成太女之后,再另选日子为裴曦册封“太子妃”,决定给两人同时册封。

他是大凤朝第一个男太子妃,称呼要改改。南疆王的夫婿称为“王君”,礼部的人便拟了个“太君”的称号。

裴曦上辈子小时候看过最多的剧就是四大名著、香港电影、抗日剧,“太君、巴嘎压路”简直深入骨髓,听到“太君”两个字脑海中就冒出一片画面,坚决要求换一个!

羽青鸾其实并不愿意让裴曦跟她一直处在主从关系上,从礼法上讲,虽然“夫人”与“夫”的身份地位都是一样的,但“夫人”的地位源自于“夫”,是有主从关系在的。

这么些年,她与裴曦更多的是相互扶持,很多时候都是裴曦在身后护着她。她知道裴曦更在意家人,但……她并不愿后世提到裴曦时仅仅是以羽青鸾夫婿的身份,他有自己的事业和建树,也该有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爵位成就。

她在给裴曦拟定称号时,将朝中颇有份量的近臣都召聚来,讲了裴曦的功绩。她说道:“他为南疆、为大凤朝所做的,他所建立的功绩不能因他是我的夫婿而被抹除。夫妻,夫与妻,相互扶持、荣辱一体,但也能有各自的建树功业。大凤朝后世的太女之夫婿,未必甘心潜于后宅片瓦之地,包括太子妃亦可有自己的功业。”

殿中众臣面面相觑。他们下意识地想反对,担心外戚从后宫走到前朝,可又想,以前也没少出外戚从后宫干涉到前朝之事,再想想曦公的建树和神异,确实不能抹杀他的功绩、把他赶去打理后宫的事务。哪怕是以曦公的性子,他在后宫盘得住,现在的大凤朝……再没比他更能挣钱粮的了。京城这片荒地还得由他来开,大家将来封爵的府邸、宅子、乃至现在的薪晌奖金都还得他来张罗。

他到后宫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滋滋润润,跟南疆王……天子大冬天的吃着火锅赏雪看景,他们就该顶着风雪四处给朝廷找钱、找粮了!

很多老臣想起当初朝廷打仗,瑞临太长公主四处给天子找粮的情形,再看看南疆王平定天下,从最南边打到最北边,大家的待遇,齐齐闭嘴。

反对,算了吧,万一曦公不服气,撂挑子不干了,大凤朝这烂摊子谁接得住。不说旁的,神凤山上那些待迁的天子陵都能把他们给压死。

各部尚书还在鸾城,如今京城里最能代表礼法传统的是老太卜。

老太卜向来很识趣,当即点头,“当封!”想想列代祖宗,必须得封曦公。

大家一看有人点头,还是得高望重的老太卜,于是也都跟着点头同意了。

羽青鸾说道:“曦公的功绩,待往后朝中重臣论功行赏时,一并封赐。”先给大家把事情说好,也让他们明白,给裴曦前后两个爵位的区别。她说道:“太女夫婿的封赐,与建功立业的封赐,并不能混为一谈。”

众人纷纷点头,再次附和,那态度无比慎重,不敢有半点轻忽。

南疆王将他们召聚来特意商定这事,都提两遍了,那真不是来找他们商议的,而是来告诉他们,让他们同意的。她的天子位,不是他们拥立出来的,是她自己提着三尖两刃刀披甲上阵打出来的!她要封自己的夫婿,想怎么封就怎么封。

羽青鸾说道:“太子、太女之夫,加封亲王,赐封号‘明’,寓为光明、阳光之意,一应待遇与太子、太女同级。“明亲王”爵位只作为太子的夫人或太女的夫婿所有,若太子或太女被废,爵位随之收回。若太子、太女继位,收回明亲王爵位,另行封赐。天子之夫,封为帝君,天子之妻,封为皇后。”大凤朝立国以前,天下还是部落制,“皇”与“帝”皆是部落主的称号,大凤朝立国后,将天下之主称为“天子”,但“皇”与“帝”的称呼仍延续下来,眼下也适用。

众人应下。

羽青鸾拿眼看向礼部右侍郎。

礼部的尚书、左侍郎皆在鸾城,礼部随驾人员中,职位最高的就是这位右侍郎了。

右侍郎赶紧应声,提笔记下,往后这个得加个礼法中。

羽青鸾待他记好,才又说道:“亲王、王爵的夫人、夫婿,皆赐同等爵位,在其名字中取一个字为封号,其爵位随其夫、其妻的地位变动而变动,若夫妻和离,收回爵位。”

右侍郎的心里“咯噔”一声,拱手,问:“殿下,那公主爵位……”都有女王爵了,公主这个爵位……

羽青鸾默默地拿眼看着右侍郎,眼神询问:你说呢?

右侍郎额头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羽青鸾说道:“儿郎、女郎享同等待遇,亲王爵位与太长公主爵位、王爵与长公主爵位、公爵与公主爵位同级。”爵位保留,至于封不封,另说。她动太子妃、亲王妃、王妃的封号,主要还是为了削除太子、太女之间的差异,为后世的太女铺路。

她戎马起家,元儿有她出征时监国稳定后方之功绩,至今仍有诸多人认为她当废嫡长女而改立嫡子为储君,甚至仍有人认为她该让位于庶皇子。如果这些差异不消除,儿子生来便比嫡女更具优先权,且这份优先权胜于长幼、嫡庶之别,那么,将来嫡女很可能又将失去继承权。

之前大凤朝的封地有过不少唯一的嫡女不能袭爵,带走父母全部财产,留下一个空爵位给庶弟,庶弟连进贡的金子都凑不出来,没两年便被除爵的事。之前的继承法,亦是有利有弊的。

大凤朝的这场动乱过于惨烈,她并不愿后世再经历这样的处境。

有居狼起兵立国的先例,有她从南疆打回京城的先河,嫡长制已经不再如以往那般稳固,往后于国祚传承而言,储君、天子之位当有能为者居之,而非长幼嫡庶可决。

若不考虑继位者的才能,而仅凭男女长幼之别而定,天下只怕又将起动荡。有才能的天家子嗣必然学她,划疆土自立或打回去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