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生真是机锋处处(第2/4页)

这个江湖一惊一乍

不过,孙乾还是抬起了头。孙乾是这样一个人——乐观,相信未来。一般来说,很多人都相信未来,但孙乾不一样,他是在看不到未来的时候,依旧相信未来。

在人生的绝望时刻相信未来。在从来没有看见山峰样子的时候,相信未来。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也不是刘备能做到的。尽管刘备已不是一般人。

孙乾认为,未来不相信眼泪。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找到一个落脚点。人必须活着才能有未来,可当下刘备最苦恼的就是,世上再无落脚点。

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再投袁绍,最后都仓皇逃离,现今,还有谁会是他的保护伞?最后的保护伞。

孙乾觉得,还有一人。刘表。

刘表虽然不是称王称霸之人,却是自保有余之人。刘表坐镇九郡,兵强粮足,最重要的,他与刘备都是汉室宗亲,怎么不可以投他呢?孙乾如是建议。

刘备却犹豫不决。他仿佛看到了希望,又仿佛看到了绝望。因为在他眼里,刘表的心胸不够开阔,不是可以容人之人。他担心自己自讨没趣。

孙乾站在了刘表面前。他不担心自己自讨没趣。理由是他找到了一个角度。说服刘表的角度。

不错,刘表是很牛,万事不求人。可刘备有一样东西更牛,是刘表不具备的。义气。

孙乾对刘表说,刘备是天下英雄,这一点连曹操都承认的。曹操为什么对刘备要赶尽杀绝,就是怕他日后威胁他啊。怎么?你不相信?不错,刘备现在是兵微将寡,可他有一颗心,一颗匡扶社稷的心。我们说英雄道英雄,不看他打过几次胜仗,而要看他为什么打仗。屡败屡战,百折不挠,这样的人才是英雄啊!汝南刘辟、龚都和刘备无亲无故,为什么要以死相报?一句话,钦佩刘备是英雄。现在刘备新败,想去江东投孙仲谋处。孙仲谋也说了,刘备是谁,大英雄啊,刘备要来,我十二万分地欢迎。但是刘备没去,为什么?心中有刘将军。刘备说荆州刘将军礼贤下士,士归之如水之投东,何况同宗乎?他因此特派我先来向将军报道。

刘表踌躇复踌躇。

应该说他被孙乾的话打动了,却只打动了一半。在刘表听来,孙乾的话有水分——江东孙仲谋处要肯收留刘备,他们为什么退而求其次,转投他刘表呢?一种鸡肋的感觉在刘表心中油然而生,在留与拒之间,刘表首鼠两端。

孙乾大声呐喊:刘将军心中可以没刘备,刘备心中可时时有将军啊!刘表心头一动,觉得人世间最可怜的情状莫过于此。

他准备收留刘备了。

蔡瑁却在此时跳出来阻拦道:“不可。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可见其为人。”蔡瑁这话说得比较狠,把刘备说成了水性杨花的人,基本上有强壮的男人可靠他就靠上去,没有从一而终的观念。要命的是蔡瑁所说的确是事实,不是捏造出来的。刘备确确实实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四处依靠中讨生活。

孙乾张了张嘴巴,说不出什么来。刘表也张了张嘴巴,说不出什么来。

蔡瑁则继续侃侃而谈。他对刘表循循善诱:主公啊,我们今天要是接纳了刘备,后果很严重。因为曹操很生气,他一定会迁怒于主公,到时兵祸不请自来。为今之计,不如砍了孙乾的脑袋,献给曹操,曹操必定重待主公……

刘表看了看孙乾的脑袋,不做声。

没有人知道他是不是在琢磨砍脑袋的若干种方法。一切需要时间来做出判断。孙乾闭上眼睛,觉得这个江湖一惊一乍的,心脏不好的人还真是不能随便涉足。

建安七年的春天

几天之后,谜底揭晓了。

在荆州地面,刘备惊喜地发现,刘表出郭三十里亲自迎接。表情诚恳,望眼欲穿,仿佛是迎接失散多年的兄弟。刘备忙三步并作两步,上前紧握住刘表的手,千言万语凝成三个字和一个感叹号:缘分哪!

曹操的目光射过来了。很狠很阴沉。

一句话,他不希望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特别是此二人都姓刘。所以曹操的一个下意识动作是准备引兵攻击。

程昱却认为,人世间的事,讲究一个轻重缓急。现在攻刘有必要吗?错!

因为背后有袁绍。袁绍未除,遽攻荆襄,傻子都知道后果很严重。当然这句话他是不敢如实跟曹操说的。曹操虽然有时很大度,可有时又很多疑,很恼羞成怒。程昱不好判断的一点是,曹操此时此刻的心情。

他只能委婉地对曹操说,咱现在不如还兵许都,养军蓄锐,待来年春暖,然后引兵先破袁绍,后取荆襄,一个都不放过,一个都不饶恕,你看怎么样?

曹操还能怎么样呢?站在建安六年的冬天里,曹操只能等待,等待春暖花开。等待人生的下一个柳暗花明。

建安七年的春天是杀气腾腾的春天。因为袁绍蠢蠢欲动想出击,目标是许都。

出击似乎是男人的本能,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袁绍的蠢蠢欲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去冬以来一直感冒吐血,现在整个人站在那里摇摇欲坠,令人担忧不已。

可袁绍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却不准备将息,因为他想到了一个成语。只争朝夕。

人生就是只争朝夕啊。身体康健的时候要只争朝夕,感冒吐血的时候更要只争朝夕,袁绍深谙其中的道理。

却已来不及。因为曹操也出击了。先他一步出击了。

曹操亲率大军再赴官渡,目标是冀州。还有袁绍的性命。

袁绍忧惧交加,已然不能披挂上阵了。

披挂上阵的那个人儿是他儿子——袁尚。袁尚披挂上阵的结果是大败而回。这样的结果同时产生了另一个副结果。

袁绍挂了。袁绍挂了之前吐血不止。他老婆刘氏见了忙上去追问,老公啊老公,尚儿是否可以继承你的大业?大败而回的袁尚也在父亲跟前紧盯住他的嘴巴,希望能够听到那个人世间最激动人心的消息。

袁绍没有说出那个在袁尚听来激动人心的消息,而是点了点头,表达他对这个人世最后的意见。

刘氏如释重负,长叹一口气。袁尚也如释重负,长叹一口气。袁绍如释重负,闭上一口气,从此不再呼吸。

但人世间的事不可能如释重负,它们永远针锋相对、锱铢必较。

袁谭首先愤怒了。在袁尚遣使报丧之后。袁尚派使者带给袁谭的消息中,报丧其实不是中心内容。中心内容是袁尚被审配、逢纪立为大司马将军,领冀、青、幽、并四州牧。袁谭想不通审配、逢纪有什么资格这么做,可审配、逢纪给他的司法解释是此举乃袁绍遗嘱的真实表达,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