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高智商的人(第2/4页)

孙权问:足下近来在新野,辅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一定深知曹军虚实吧。

诸葛亮回答:刘豫州兵微将寡,再加上新野城小无粮,怎么能与曹操相持呢?

孙权问:曹兵共有多少?

诸葛亮回答: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

孙权问:这里面是否有诈?

诸葛亮回答:应该是比较合乎实际的。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后,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算的话,不下一百五十万啊。所以亮以百万言之,还是怕吓着了江东之士啊。

诸葛亮的回答果然吓着了江东之士。鲁肃。

鲁肃站在一旁,听得大惊失色失色,这个诸葛亮,会不会说话啊,这样一来,借孙权十个胆,孙老大也不敢合作抗曹了。他目视孔明,很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意思。孔明却视而不见,继续和孙权一问一答。

孙权问: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

诸葛亮回答: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两千人。

孙权怕了,又问:现如今曹操平了荆、楚,还有继续进攻的打算吗?

诸葛亮将话说死:曹操傻啊,他不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图谋江东,下这么大本钱干什么?

孙权不说话了。他现在总算明白“会猎于江夏”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这哪是共同会猎啊,这是将我孙某人当猎物啊……明白自己成了猎物的孙权却不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办。

战还是不战,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

一个他自己不能决定的大问题。他想把决定权交给诸葛亮,暂时的。他想听听这个高智商的人的高见,以为自己的借鉴。

诸葛亮循循善诱,将孙权诱到一个圈套里:天下大乱,将军与刘豫州、曹操并争天下。现在曹操胜出,刘豫州遁逃至此,不再有昔日风采,只愿将军量力而行,把问题想明白。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曹操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如果不能,何不听从众谋士之论,放下武器,北面事曹?

孙权觉得自己不好回答。说实话,“放下武器,北面事曹”这句话刺激了他。如果真这么做了,他以为是耻辱;如果不这么做,下场会不会更惨——生存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诸葛亮想一针见血,让孙权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孙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不想这么做,事急而不断,我担心将军您很快就大祸临头了啊!

诸葛亮刺的这一针果然见血。因为孙权急了。情急之下的孙权抛出了一个问题:我如果投降曹操了,刘豫州为何不投降?

诸葛亮要的就是这一设问。他马上昂起头颅说:刘豫州怎么可以投降曹贼呢?刘豫州是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他落到这个地步,这是天意罢了,又怎能安屈人下呢?!

孙权火了,他站起来高声骂道:我孙权也不是孬种啊!刘豫州如此落魄还不降曹,我孙权怎么可能投降曹操呢?我非与那老贼决一死战不可!

诸葛亮笑了。鲁肃也笑了。

因为他们的目的都已达到。接下来,只不过是抗曹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了。诸葛亮接着刚才的话题把话往回收,表示刘备虽然新败,可关云长那里还有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也不下万人。而曹操方面却是问题多多,兵士远来疲惫;近追刘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诚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投降曹操者,没有一个是真心实意的。孙将军如果能和刘豫州联起手来,协力同心的话,肯定能破曹军。曹军一破,必定北还,到那时荆、吴之势走强,天下鼎足之形必成!将军您说呢?

孙权不再说什么。因为什么都不用说了。高智商的人就是这样,不仅把话说到人心坎上,还把解决问题的方案也附带送上,令人心旷神怡。

暧昧之夜

张昭却不心旷神怡,而是心烦意乱。

在得知孙权被诸葛亮忽悠得像打了鸡血似的,高喊要和曹操决一死战之后。他连夜闯入孙权内宅,拉着孙老大的手说,主公冷静啊,你可千万要冷静啊!主公要和曹操决一死战,这不是一般的危险,这是相当的危险。主公不妨和袁绍比一比,谁强谁弱?当年曹操兵微将寡,还能一鼓作气拿下袁绍,何况今日拥有百万之众呢,我们岂可轻敌?主公若听诸葛亮之言,与曹操争锋的话,无异于抱薪救火,越救越玩完啊。

孙权的一颗心一下子变得凉飕飕的。他这才知道,人世间最锋利的东西不是武器,而是话语。话语可以让人热血沸腾,也可以让人浑身冰凉。

最重要的是从什么角度去说它。他隐隐觉得,张昭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年曹操兵微将寡,还能一鼓作气拿下袁绍,何况今日拥有百万之众呢,再说了,他跟袁绍做比,还真的不在袁之上呢……

孙权低头不语了。顾雍则趁热打铁,说道:主公啊,刘备是因为被曹操所败,所以才想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为什么要为其所用呢?

孙权的头低得更厉害了。因为他觉得顾雍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被刘备所用,我为什么要被刘备所用?我贱啊……而诸葛亮所有的巧舌如簧背后,莫非都只隐藏着这样一个险恶的用心?苍天啊,给我一双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吴国太给了孙权一双慧眼。准确地说是当头棒喝。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个事情,最关键的人物是周瑜啊。周瑜的态度怎么样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呢?

便叫周瑜回来。当时的周瑜正在鄱阳湖上训练水师,属于作而不述的人物。他的态度到底怎么样,不仅孙权关心,其他部门的同志也关心。

周瑜回来了。在周瑜刚回柴桑的夜晚,有四个人出现在他面前。张昭、顾雍、张纮、步骘。

他们的表情充满了绝望、急切和忐忑不安。忐忑不安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周瑜对待曹操的态度。是战是和,他们要弄一个明白。

周瑜脸上的表情却是没有表情。

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一些人脸上毫无表情的,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喜怒哀乐。相反,脸上毫无表情的人其实有最大的表情——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也充满了恨。充满了恩,也充满了怨。只不过,他们不愿意将爱恨恩怨写在脸上,避免被他人利用。

张昭只得先开口说话了。张昭的意思很明确:曹操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所以他劝孙权投降,是识时务之举,是拯救江东之举,问心无愧。相反诸葛亮却包藏祸心,很有让主公为其火中取栗的阴谋在里头,是祸江东,而不是救江东。